哲学 >>> 宗教学 >>> 宗教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宗教史学 宗教哲学 宗教社会学 宗教心理学 比较宗教学 宗教地理学 宗教文学艺术 宗教文献学 神话学 宗教学理论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宗教学理论相关记录954条 . 查询时间(0.63 秒)
2021年6月26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月清担任首席专家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发展与治理创新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近3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
山西洪洞地区存在多种不同的二郎信仰。其中,杨戬常被视为本地诸多二郎中的一员,有与本土信仰进一步融合的机遇,但实际的转化过程却不够彻底,其传说未能摆脱通行叙事的框定。可知,外来信仰传入后,即便是已有相当影响力的全国性神灵,也需全面建构和发展地方性传说,在本地的神灵谱系中占据位置,才可能进入地方性神灵集团的核心。
宗教学在中国并非本土产物,宗教在中国亦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文化系统。中国现在宗教学的主体形成过程与宗教翻译密切相关,直接承受着积淀在宗教翻译中译解方式的影响,成为中国人对不同宗教信仰结构中神圣互动机制的解释根源。特别是围绕着“何为宗—教”这一核心概念的中西译解等冲突,促使中国宗教学在其进入学科建设的初期,就呈现出这种译解的差异,分别象征着“信人的宗教”、“拜神的宗教”、“制度宗教”、“扩散宗教”...
“中”不仅沉淀了世界初民共有的、有关“世界中心”的集体无意识,还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思想律“阴阳五行说”,显示出“宅兹中国”与“君权神授”的紧密关联,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商周鼎革之际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一次重要嬗变———“中”被赋予了道德蕴含。这次突破在“中道观”的发展过程里具有重大意义,沾溉先秦儒学及宋明理学,对儒家诗教及艺术审美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为线索,可以看到其间绵延不绝的承续与嬗递,从而可以更深...
这篇论文的特征,可由其早先版本的写作目的得到部分解释。正如本书读者至此已了解到的,本书起源于一个关于中国宗教与仪式的会议,即一个关于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一系列会议之一。
宗教是人类社会极为复杂的现象。党基于实践的迫切需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深化了对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的认识(简称“三性”),进一步提炼了宗教的社会特征。
“挪用”与“重构”是神话主义概念的两个关键词,也是考察当下神话在现代性重述的两个切入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东巴神话经历了政治化改造、文学化改编,遗产化运作,商业化利用的不同时代命运,传统神话不仅在遗产旅游与现代媒介中广泛商业化挪用,也在政治与文化领域不断被改造后挪用。东巴神话现代性语境里的挪用与重构,既是一体两面的同构进程,也是一个从祛魅到赋魅,从政治叙事到资本叙事的过。这个进程至今仍处于深化过程...
5月23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做客“天人讲堂”第121讲,带来一场题为“经典解释与宗教中国化——东晋高僧道安留下的学术启迪”的讲座。讲座伊始,张志刚以“宗教中国化”为例指出了“新的见地”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中外思想史或学术史上,可以感悟到这样一种现象:一种新的见地,往往能为人们开辟出新的视野,拓展出新的思路,展现新的前程。近几年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的“宗教中国化”,就“义理”或基础理论意义而...
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深受我国传统政治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总体上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宗教的特点。
作为一项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本书将历史个案并置比较,以阐明和提炼关于宏观社会变化的理论观点。大多数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以国家为个案,本书却将教派作为个案,在作者看来,宗教改革引发了一个波及广泛的深刻规训过程,可以称之为规训革命。这场变革大大增强了近代早期国家的权力,其影响在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欧洲若干地区最为深远和彻底。这一观点兼具福柯与韦伯的色彩,堪称对近代国家形构最富原创性和启发性的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拟于2021年7月(具体时间待定)举办以“社会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为主题的学术年会。经学会批准,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将在年会期间负责“新时代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本土议题与话语建设”分论坛。现向各位学界同仁征集论文,诚邀赐稿。
《科学与无神论》2019年第六期(总第122期)
《科学与无神论》2021年第1期(总第129期)
2021年4月23-25日,由“中国诠释学”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华东师大-耶拿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诠释学辞典编纂与中国诠释学知识体系建构”在上海召开开题论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会。为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会议在积极听取与会专家学者对课题的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聚焦于如何更加合理地落实项目研究计划,如何在促进子课题间的...
张卜天教授译著《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于2021年3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424页。本书为科学知识的宗教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它显示了16、17世纪研究自然的新方法如何受到了关于人的堕落以及心灵和感官所受破坏的神学讨论的直接影响。本书认为,科学方法最初被设计出来乃是为了减轻人的原罪所造成的认知损害。现代科学在诞生之初被理解成一种重新获得亚当曾经拥有的自然知识的方式。神学上的考虑对于新科学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