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民间文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民间文学相关记录369条 . 查询时间(0.536 秒)
文人传奇《琵琶记》与民间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题材相同,但故事结局、剧作主题、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等已发生了彻底转变。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剧分别作为文人之作和艺人之作的不同。由于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论客家巫术文化的源流     巫术文化  客家       2009/11/2
客家人作为河洛文化的传人,其巫术文化吸收了源自北方、曾盛行于黄河流域的萨满文化、中原礼仪文化和南方楚巫文化的营养,并融合客居地崇尚巫鬼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巫术文化,对客家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生存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州鼓词《南游》文本解读     南游  温州鼓词       2009/11/2
温州鼓词是流传于温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按其演唱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平词”和“大词”。《南游》是大词中的精品,在温州鼓词艺人群体中有“词娘”之称。细研《南游》文本,可以看出当时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大概面貌,以及以此为生存依托的民众的诉求。
贯穿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的主要思想力量,那般激荡澎湃的精神的主潮,是忧国忧民、民族救亡、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奉献于文学中的这种崇高悲壮的精神,由现实激发的这种思想力量与文化精神,同本土传统文化精神有血缘关系,尤其是同儒家思想中“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同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人文主义,有着血脉承传的姻缘。
以现代性为主要特征、以反传统为特征姿态的20世纪中国文学,有否承传中国文化传统?承传传统,是否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   这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
妙善故事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化观音本生故事,是观音信仰中国化的一个标志。妙善故事最初是以民间故事形式流传的,在隋唐之前就已经广有影响,《香山传》碑文进一步促进了故事的传播与完善。它的形成,与自古以来孝能感天的理念、唐宋狂热的观音信仰风气、宋代对神祗独特的认知方式以及香山寺浓厚的观音信仰环境有着内在的关联。
中国古代英雄诞生故事中的模式化、传奇化叙述,呈现出鲜明的民间风格。岳飞出身、出生故事实证了在中国古代英雄传奇诞生故事中,存在着史诗化的“奇生”母题。受“奇生”母题影响,在表层叙述体制上,呈现模式化的民间叙事特征;从深层文化背景上,体现出民俗信仰、民众观念等复杂文化因素的影响。英雄诞生故事,从叙事方式、文化背景两个方面,体现了民间传统对叙事文本的影响。
目前,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体系的著作已经出现了四种,分别是艾伯华(Wolfram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和最新出版的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这些著作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丁乃通、金荣华大致采用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而艾伯华、祁连休则完全依照中国故事本身的情况另行分类。一方强...
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从发轫至今已历经一百余年。在百余年的历程中,这一学科,受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形势的影响,在每个阶段都呈现出很不相同的发展态势,甚至有着跌宕起伏的变化。从1970年代末到现在的三十年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像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许多学科一样,以矫正此前近三十年由于错误政治思想过多干预而造成的严重失误为起点,获得了巨大发展。无论是从学科内部建设还是从它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界和公众领域的贡...
“麻疯女”故事考论     故事  麻疯女  清代       2008/7/28
纵观中国古代小说,不论文言、白话,故事重写都是极普遍的现象,如“黄粱梦”、“南柯梦”型故事简直数不清以不同的方式写了多少次。这方面,“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表现得最为突出,从谭正璧《三言二拍资料》和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可知。至于其中原委,解释者多,最切近事实的答案应该是:中国人历史感很强,虚构的故事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流传,无法取得真实感。所以《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需要“...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 葛兰言 著 赵丙祥 张宏明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目录: 总序 译序 导论 一《诗经》中的情歌 如何阅读古代经典 田园主题 乡村爱情 山川歌谣 二古代的节庆 地方节庆 事实与阐释 季节的节律 圣地 竞赛 结论 附录一关于《行露》一诗的注释...
美国学者艾伯特·洛德(Albert B. Lord)的著作《故事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1960)是口头传统研究领域中的开山之作,它不仅使“口头程式理论”成为一种方法论,而且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可以说,口头理论的方法,由于《故事歌手》的出版已经影响了散布于五大洲的、超过了150种彼此独立的语言传统的研究,并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决定性地改变了对所有这些语言传统的理解和阐释。因而,《...
近二百年来,民俗学的发展推动了史诗研究。19世纪浪漫主义者和格林兄弟开辟了当时尚未开拓的民间诗歌和民间故事的领域,随后出现了民族学者、民俗学者以及比较文学学者,他们大大推动了口传史诗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当代世界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又发现了大量活形态的口传史诗。20世纪中叶,英国古典学家鲍勒(C.M.Bowra)将原创的或口传的史诗与拟制之作或书面文学的史诗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了史诗研究的类...
一 本文所谓的“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概念。当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被视为一个或多个人的“个人”创作,该“个人”对该文本具有自始至终的“著作权”时,该作品就被称作“作家文学”,哪怕该作家只是“佚名”或“无名氏”;相对的,当一个文学...
现代性之后的民间文学——主持人的话 户晓辉 民间文学或民俗学产生“宏大理论”的时代已经一去难返了。 如果仍然有许多人对这一断语将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