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71779条 . 查询时间(0.53 秒)
2024年6月8日-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在兰州大学隆重举办。本次竞赛共有来自西北地区17所高校的45支队伍、222名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派出无懈可击队、星际航行队和理实队三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三个团队一等奖。
2025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团队在 Trends in Micro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archaea" 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古菌转录后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基因表达调控、环境适应及进化关联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三域生命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文浩研究组和白文明研究组选育的中科1号黄花苜蓿和中科1号杂花苜蓿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苜蓿作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牧草,具有高产、高蛋白含量、适应性强等特点。我国苜蓿主要种植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制约着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相比,黄花苜蓿、杂花苜蓿具有...
环形RNA是一类具有特殊环状结构的RNA分子,其独特的闭合结构可抵抗核酸外切酶降解,相较于线性RNA更加稳定。2025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环形RNA在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多种疾病针对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此外,随着环形RNA合成技术的发展,环形RNA平台也在RNA适配体、基因编辑和RNA疫苗等领域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环形RNA在细胞内丰度极...
2025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李盛红副研究员团队与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崔晓菊副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H2S)气体检测仪,并将该仪器应用于污水处理池和下水道井中H2S气体,以及深海海水中溶解H2S气体的原位检测中。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洪阳研究员、特别研究助理陈晓雯博士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南洋理工大学蔡祥滨博士、宁夏大学何育荣教授等团队合作,在富缺陷石墨烯表面精准构建Ir1Cu1双原子催化剂,实现丁烷低温高效制丁烯。同时,通过气氛诱导Ir1Cu1双原子催化剂在“反应气-氧气”的切换下,发生“团聚-再分散”的可逆结构演变,有效解决了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在高温反应中易团聚、易失活的技术瓶...
土壤有机碳(SOC)分解是陆地碳循环的核心过程之一,其强度受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调控。传统热力学理论认为厌氧(或缺氧)环境抑制有机碳分解,但近期研究发现,在某些土壤中缺氧反而可能提升SOC分解速率。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及其驱动机制尚未明晰。
2025年4月10日,由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主办的“林草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优良新品种转化应用发展峰会暨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2025年度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当选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我园主任岳明教授聘为第一届“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衡量土壤有机碳(SOC)积累和损失的重要指标,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于理解SOC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热适应性理论认为,土壤单位微生物量呼吸在较高的温度下通常较低,据此推断,CUE可能随着空间上温度升高或者长期增温而增加。然而,目前学术界尚不清楚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CUE的温度响应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针对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是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2025年4月17日,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朝阳医院合作,基于大量眼内液临床样本,设计并创制了工程化神经干细胞外泌体(CataKNexo),在动物模型上通过病灶部位的精准靶向以及抗氧化损伤-神经保护的双效协同,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工作于4月15日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
在原核生物中,功能相关的基因大多以操纵子的形式成簇排列,并通过多顺反子转录本实现协同表达。这种多顺反子机制不仅有助于原核生物对复杂生物过程的精确调控,也发展成为一种原核生物特有且高效的基因表达技术手段。然而,随着真核生物进化出依赖mRNA5'端帽结构的翻译起始机制,操纵子结构及多顺反子表达能力丧失,导致常规的多顺反子表达策略难以在真核生物中应用。因此,主流观点认为真核生物已不再具备多顺反子表达能力...
低遗传多样性物种如何长期续存,一直是保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问题。雪豹(Panthera uncia)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山脉高原生态系统的濒危旗舰物种,其分布范围涉及亚洲12个国家,是全球栖息地海拔最高的大型猫科动物。目前野生雪豹种群数量估计为4,678–8,745只,其中约50%分布于中国;其野生种群仍面临栖息地破碎化、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干扰等持续威胁。然而,关于雪豹的种下分类、濒危历史、近交和遗传负...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瑞芳与聂广军团队,联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陈汉清团队,在递送金属纳米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炎症性肠病作为无法治愈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失调和肠道微环境紊乱等。该疾病特征表现为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微生物稳态失衡和粘膜免疫异常。现有临床干预手段以系统性免疫抑制为主,但难以解决屏障修复和菌群重建等问题。研究发现,约51%克罗恩病患者存...
2025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肖子牛团队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Machine Learning and Computation》上发表了题为“Learning to Infer Weather States Using Partial Observation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晁杰,通讯作者为潘宝祥副研究员。论文提出...
极端降水事件因其致灾性而备受关注,但深入理解和准确预测极端降水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除频率和强度外,降水的持续时间也是衡量降水极端性的重要指标。然而,IPCC指出,目前关于降水持续性的成因和预测研究仍较为有限。对于持续超过14天的降水来说,已经超出了天气预报的范畴,而延伸期和次季节预测往往会低估降水持续性的时间和强度。从时间尺度上说,持续性超过14天的强降水往往与前期海洋模态异常有密切联系,因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