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观测相关记录1891条 . 查询时间(0.479 秒)
2024年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空间科学论坛在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实施的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第一批在轨探测图像。EP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由中方主导,欧洲航天局(ESA)、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法国航天局(CNES)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卫星研制。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永生研究团队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浪测量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单频GNSS信号的海浪反演方法,能够实时、高精度、低成本监测海浪,对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均具有重要价值,成果在遥感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发表。
2024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射电望远镜团组利用天马射电望远镜对9颗毫秒脉冲星进行S/X波段双频同时观测,通过双频互校技术成功得到了这9颗毫秒脉冲星X波段(8.60 GHz)的积分轮廓。该研究将具有8 GHz以上积分轮廓资料的毫秒脉冲星的数量从原先的4颗扩充至11颗,显著扩充了有关样本数。结合其它频率上已发表的观测结果,天马望远镜团组首先研究了这9颗毫秒脉冲星的频谱、多频积分轮廓演...
2024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参加了由欧洲VLBI网(EVN)组织的4Gbps宽带、高码率VLBI联测。实时数据相关处理显示,本次观测成功获得干涉条纹。这是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首次实现4Gbps的VLBI观测,相较于2Gbps观测,理论上可将图像信噪比提升约1.4倍。
2024年3月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参加了由欧洲VLBI网(EVN)组织的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联测。实时数据相关处理显示,本次观测成功获得干涉条纹。这是40米射电望远镜首次实现4Gbps的超宽带观测,成为仅次于上海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之后,国内第二个具备4Gbps超宽带观测能力的VLBI台站。4Gbps的观测相较于2Gbps,理论上可将图像信噪比提升约1.4倍。
光学声子对材料的光、电、热等物理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纵向光学(LO)声子的行为由于材料的极性而与众不同。在非极性材料中,无论是三维(3D)还是二维(2D)系统,晶格对称性保证了LO和横向光学(TO)声子在布里渊区中心具有零色散斜率的简并(图1a)。然而,在极性材料中,LO声子的晶格振动会产生额外的长程电场,进而对极性晶格施加长程库仑力。长程库仑相互作用显著改变了LO声子的行为。在3D情...
日冕物质抛射(CME)及其伴随激波常常会对地球空间环境带来剧烈的扰动,产生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高能粒子暴等,危及空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损失。因此,准确预测CME/激波的到达时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可...
日冕物质抛射(CME)及其伴随激波常常会给地球空间环境带来剧烈的扰动,产生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高能粒子暴等,危及空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准确预测CME/激波的到达时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
淡水是承载中国西北干旱区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敦煌绿洲的母亲河,党河滋养了绵延千年的敦煌文化。2024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敦煌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峻,能否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关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地处青藏高原西风区的典型“水塔”单元,供水能力脆弱、对气候变化反馈敏感、冰冻圈要素分布广泛的党河源区(党河出山口水文站-党城湾站的控制流域),是全球变化背景下开...
旋转异构体由于相近的自由能和较低的旋转能垒,其分离和观测长期以来都是有机立体结构化学的一大挑战。近期,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系统材料学研究部章跃标课题组发展了动态共价有机框架(dynaCOF)新体系,通过客体分子诱导和稳定化,结合冷冻三维电子衍射和准原位同步辐射粉末衍射技术,成功实现了首例COF旋转异构体的原子级观测及其演化规律的跟踪。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基于强相互作用的均匀费米气体,首次观测到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这一研究首次确立了配对赝能隙的存在,为高温超导机理中的电子预配对假说提供了支持,向探索高温超导机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利用量子模拟解决重要物理问题的范例。2024年2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幺正费米气体中赝能隙的观测和量化》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2024年2月4日,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硕士研究生玉米提·麦合木提在导师加尔肯·叶生别克研究员指导下,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英仙座分子云进行了大尺度的甲醛谱线观测,并结合赫歇尔卫星(Herschel)远红外以及美国五大学天文台(Five College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FCRAO)14米望远镜望远镜一氧化碳谱线数据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已发...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欧洲甚长基线干涉网(European VLBI Network, EVN)对磁螺旋桨激变变星LAMOST J024048.51+195226.9(J0240+1952)开展观测,首次给出该源毫角秒分辨率射电图像,并捕捉到该源的射电耀发现象。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快报》(2024, MNRAS, 528, L112)。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低功耗量子材料研究团队,依托SHMFF磁性测量系统,通过磁输运测量,在二维铁磁材料Fe5-xGeTe2纳米片中观测到非互易反对称磁电阻及非常规霍尔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
真核微生物的重金属抗性分子机制研究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如辅助植物修复、根际钝化、生物冶金等等。当前研究已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诱导定向进化,其中也包括重金属诱导;而真核微生物能否在重金属诱导下快速进化出更高抗性,还尚未可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李小方研究团队最近的研究表明,以大型真菌为代表的真核微生物可以在数月时间尺度内,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镉(Cd)诱导定向进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