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缺席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21 秒)
随着八千三百年前的“南岛人”遗骨于2011年在福建马祖岛旁的亮岛出土,考古人类学者张光直关于“南岛语系”源自中国大陆的理论得以证实,进一步确证了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联,也是这本台湾地方史讲述的起点。多年致力于研究、书写台湾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中国台湾作家、媒体人杨渡选取了八十个故事/事件串联台湾历史,从台湾的史前起源、十七世纪海峡风云激荡写到近百年来台湾的一系列命运起伏、时代变换乃...
为了解决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存在的读写危机和思辨缺席等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本科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本科阶段开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如何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本文认为,这一方面缘于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研究能力要在“如何做”上下功夫,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说,需要从教...
为积极践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放歌新时代文化进万家——2018年浙江省属院团文艺小分队新春走基层”活动,浙江歌舞剧院一行70余名演职员日前走进嵊泗,为海岛渔村送文化,用饱满的激情为海岛人民奉献3台高质量的演出,反响热烈。
网络成为第四媒体后,其影响力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男性主宰的领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包括论坛的斑竹和编辑大多为男性,但是网络上却涌现出诸如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芙蓉姐姐,水仙妹妹的网络女“星”,并且在网络上激起很高的舆论声浪。为什么在男性化的网络论坛中女性频频出场?为什么在男性主宰虚拟的空间中,女性的声音如此喧嚣?
我国新闻受众中的女性缺席     缺席  女性  新闻受众       2009/10/22
本文作者从我国女性接触媒体的行为和她们所关注的新闻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新闻受众中所存在的女性缺席现象,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产生这种女性缺席现象的原因:一、新闻文本中的女性缺席是其直接原因;二、新闻生产部门中的女性缺席是其间接原因;三、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缺席是其深层原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曾于1998年12月到1999年1月间就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电视栏目收视情况对473名男性和447名女性作过一次调...
新闻评论是报刊媒体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评论的缺席会给报刊媒体带来诸多不利。本文以我国报刊媒体对“美军虐俘”事件的报道为例,从跨媒体竞争、核心竞争力、国际对话三个维度探讨国际新闻评论缺席对报刊的影响。
她们是被放逐在男性中心权力文化之外的“边缘文化”。因而流传至今的史书,是男人的历史,却是女性“缺席”的历史。因而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立场,就是要把那“失落”的历史找回来,填补人类文化历史中那残缺的历史。诚然,一切历史撰写都是当代史,作为本书作者也不可回避地以女性的立场和视角去填补历史的空白,这也许是我们与以往传统的历史观所不尽相同的女性史观吧。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是一个历史的特定的概念。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电影从来未曾寂寞,并且始终源远而流长,而我们这里认同并沿用的“城市电影”,严格地说,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后,中国大陆影坛上以“城市电影”命名的一种相对集中的创作现象,而它们特定的历史内涵也恰恰在于:正是特定的时代变革和现代城市化进程,赋予了它们特定的表现视角和表现平台,城市影像和中国当下的现...
在进入大众传播媒介时代的今天,人们信任且依赖于大众传媒了解现实世界的物、人、事,却无形中获得了一种“缺席的真实”。换而言之,以电视、网络为典型代表的大众传媒在展现真实世界的同时,随意缩放、歪曲,甚至掩盖了真实,使大众处于一种缺席的或者说想像中的真实状态中而不自知。而这一切皆由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审美要求等多种因素造成。
从池莉今天的小说主题来看,其早期作品《不谈爱情》这一题目似乎成为了某种预兆。因为在池莉此刻一系列小说当中,我们发现,爱情果真是消失了。性别之间的合作,在池莉关于现实的叙述里,早已经是被翻过去的历史一页。只是,《不谈爱情》在向我们呈现生活的灰冷色调时,它并没有过多地强调性别冲突所引致的现实焦虑。事实上,《不谈爱情》中的性别冲突,主要是被用来强调生活本身的庸俗状态的,其中尚无格外显明的性别意识。在这里...
“品三国,美学不能缺席     缺席  美学  三国       2008/6/27
[南京日报报道]易中天、于丹等人以“说书”的形式纵论历史事件、解析文学名著,在成为荧屏热点的同时,也引来“学术通俗化与庸俗化”之争议。日前,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美学家潘知常教授推出名为《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的专著,以新颖独到的观点,生动传神的语言,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进行了剖析。其中,潘知常鲜...
纵观30年来美术理论的研究,时常有全国性的“美术理论研讨会”的消息,且无论是关于古代美术作品、理论的整理和译介,还是关于现当代艺术作品及其理论的阐述,成果都是比较丰富的。而在当今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设计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高度。虽然从数量上来说,诸如“设计概论”、“中国设计史”之类的著述、教材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并无特色显著者,甚至洋洋一部《中国设计史》仅仅只是《中国美术史》工艺美术部分章节的扩充...
在中国网络空间中,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主宰着目前的女性站点,女性网络用户首先是作为商家要猎获的目标群体,网络内容还是较多地为她们传统的性别角色设计,并强化着女性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关注社会和两性生存发展状况,以女性为主体,以女性的视角来提供信息的网站在商业文化流行的形势下显得势单力薄。   网络传播主体的女性缺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指出,在国内上网...
作品之缺席与逾越哲学          2008/1/4
  在《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年第一版的序言中,傅柯写下了一段唯一有关疯狂本质的直接陈述:「就其最一般的,但也是最具体的形式而言,而且一开始就拒绝了知识对它的捕捉,疯狂究竟是什么?无疑,那不会是别的,只能是作品的缺席(l’absence d’oeuvre)。」 这一段话,加上傅柯经常在书中以念咒颂经的方式,带着悲怆的语调,引用的伟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名字,构成了《疯狂史》基本哲学立场的可能盲点...
自我“缺席”的拍照———解读卢克·德拉哈耶 汤向阳 卢克·德拉哈耶这个名字对于我们并不太熟悉,但那幅著名的《塔利班士兵》却为大家所熟知。不久前,卢克·德拉哈耶在英国国家摄影、电影、电视博物馆举办的摄影作品展引起了轰动。展览期间,该馆馆长、艺术评论家帕提克·汉里对其人其作进行了解读。1984年,22岁的卢克·德拉哈耶到英国北部拍摄矿工罢工。在那里,他得到了矿工们的帮助和照顾,其间拍摄的照片被一家名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