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文学 历史相关记录458条 . 查询时间(0.476 秒)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公布了全省统战调研宣传工作优秀成果与先进单位名单,孔子研究院齐金江研究员与济宁市委统战部共同申报完成的《儒家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实践研究》课题荣获2021年度“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孔子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落实“四个讲清楚”,努力推进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以往的儿童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容易走入两种误区,其一是将儿童文学视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附属物,否认其独立自主的地位与独一无二的价值;其二是将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完全对立起来,否认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紧密的天然关系。基于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深刻反思,吴翔宇和卫栋合著的新作《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观研究》应运而生。
吴德铭的《香格里拉之恋》曾在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小说笔会征稿和评选中,作为长篇小说获得一等奖。但我觉得,把它视为一部兼具长篇小说与电视剧剧本特点的作品,或许更切合文本实际。体裁是中性的,一部文学作品的高下,与它属于何种体裁并无关系,重要的是,它的思想质地与美学含量是否能够感动和征服读者。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宏观历史”背景下探究“微观人性”。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纵横开阔的历史写作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是林佩芬的创作特质。
神话作为产生于人类文明早期的口头传统,其本质是历史的记忆。有些研究者却从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念出发,否认神话对真实历史的反映。神话源于并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是不争的事实,神话叙事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真实”相比,更多地表现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在当今的中国神话研究界,我们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觉抵制神话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光阴荏苒,倏而2020年已过半。在这刚刚过去的上半年里,世界与中国共同经历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面向的巨大变化。正如王国维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文学与我们的时代脉搏共振,而文学理论评论刊物则是记录文学创作、批评与研究在新时代出现的新现象、新方法的重要载体。通过细读2020年上半年的文学理论评论刊物可以发现,立足“此刻”与“当下”,把握历史与未来,是这些刊物发表的...
历史从不单单与时间和人相关,如今人们所见的大历史,往往是种种因素复杂交融的成果。当我们从地理问题的角度思考历史时,那些熟悉的历史过往会呈现怎样的面貌?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学者陈福民的新作《北纬四十度》中找到答案。近日,陈福民与《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做客思南读书会,就这部作品从地理到历史,又融历史于文学的丰富面向展开对谈。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巨变的影响下,不同的力量形成了各自对于时势的判断,也由此产生了时间观上的相互竞争。例如,康有为在《礼运注·序》(1901年,自述作于1884年)中提出了孔子纪年,刘师培于1903年提出了“黄帝纪年论”。这些时间观相互对立,但共享着一种新的进步意识,即历史与时间轴线的统一。1900年是庚子年,也是光绪二十六年。这一年的1月30日午夜,流亡在夏威夷的梁启超感慨万千,写下《二十...
2021年10月14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联合主办,文艺研究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管理处承办的“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
骆一禾的诗在1980年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这不仅是由于他的写作契合了其时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写作形态,更是由于其诗歌所昭示出的文学精神与历史理性。“黄昏”在骆一禾的诗学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围绕着“黄昏”意象的建构,骆一禾的诗形成了以“红色”为主导,多元色彩并置的“色彩群”。骆一禾在透视“黄昏”色彩的同时,集中表现了鲜明的文学精神与深刻的历史理性。
历史叙事的意义与限度     历史  叙事  文学       2021/8/11
叙事是历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又与文学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学家虽不能像小说家那样向壁虚构,但依然可以借助修辞、想象、文字编排、情节设置,乃至论证模式去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历史学家并不排斥叙事,反而会运用叙事拓展和深化作品的意义与内涵。即使对那些反对用叙事的形式再现过去的历史学家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所知之物转化为可述之物。鉴于叙事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或者历史所具有...
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依托本校民族学学科建立的科研机构。2019年12月8日,研究院在内师大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揭牌成立。揭牌之际,研究院邀请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举办“族际交流与文化互动”高峰论坛,加强学界交流的同时还聘任学术委员会和院务委员会成员,分配了工作任务和职责。
满族作家周建新的《王的背影》在认同国家民族观念的基础上挖掘满族身份意识的复杂生成过程,在普遍意义上发现满族历史转型与人性之间的张力和融合;重构历史叙事中的现实主义原则和理性力量,对当代满族历史叙事的回溯和超越也是对当代少数民族叙事症候的一次指正和挑战。
冯良的小说《西南边》叙述了大凉山三对“彝汉通婚”男女的“爱情”故事,并试图以此呈现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西南“边地”的历史变迁过程。在这种叙述中,作者既要通过“历史”结构出长篇小说“史诗性”的宏大意义,又试图“发覆”大历史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两者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文章试图对此展开症候性分析,并由此揭示当代作家和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社会中的边缘性位置,辨析当代文学“自我”想象模式的限度。
历史主体到情感主体     现代阐释学  毕飞宇  情感       2022/2/28
敲下这样的题目其实有点冒险。或者说,对一位总是超越读者期待的当代“顶流”作家来说,现下就作这样创作轨迹式的判断至少是冒失的。所以安全起见,第一件事就要先申明这篇小文的“历史性”,既是指涉对象的阶段性,也是讨论本身的历史性。这当然不是为了某种为时尚早的判断而申请豁免权,因为作家作品与弥漫其中的半透明气团,已经构成了本文理解和探秘的足够冲动。也许阐释学的说法能够解释这类略嫌私人化的“内心冲突”。尤其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