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 疾病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256 秒)
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认为"瘨"分为癫痫和颠狂2种情况。通过梳理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知"癫"和"狂"为2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而"癫""痫"为同一种疾病,"癫"为该病的种名,"痫"为该病具有典型症状的一个病证阶段,"癫""痫"又可以指代该病的2个不同类型。"癫"由始至终都是指癫疾,其兼具了精神症状和肢体症状2种表现。
《世界历史上的疾病与医学》中译本出版。
史泠歌《宋代皇帝的疾病、医疗与政治》于2013年12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古代中国,皇帝一直是政治的核心,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史研究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镇。抛开帝王的身份,皇帝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有着生老病死。但与普通人的生老病死不同,作为政治权力的核心,皇帝所患的疾病、致病因素,以及他所能享受的医疗条件,都与普通人有着一些区别,都与他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3年5月,由朱慧颖翻译的梁其姿的《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对西方强权的入侵与随之而来的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科学的强势挑战,顿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大国的自信。麻风病也因此被视为华人种族质量低劣的表征。无人对麻风病的历史感兴趣。历史的失忆,让麻风病的论述不得不以西方历史与生物医学的论述为基础。
由于自然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居民常罹患多种疾病,既有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也有梅毒、沙眼等慢性传染病,还有胃病、风湿病等一般慢性疾病.多种疾病的高发,尤其是鼠疫的肆虐和性病的流行,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以来蒙古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严重阻碍了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疾病的历史》出版     疾病的历史  出版       2017/3/23
2000年6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召开了“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国内外学者31人提交了论文30篇。当时,对于疾病史,令林富士先生等学者纠结的主要问题有:①什么是流行病?什么是造成疾病流行的原因?②流行病对于人类社会和文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③人类如何因应流行病所带来的冲击?
梁其姿先生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一书于2012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简<容成氏>有多个疾病名称,曾有多位学者进行考释,但存有歧异.对比诸家考释,并参考其他文献后,可知:简2中"唫聋"即简36的"喑聋",指聋哑;简2中的"椙(工戈)"指盲人;简2中的"(皮正)(白正)"指跛脚或瘸子;简2中的"长者"指身材高大之人;简3中"(瘿)"是"瘿"的异体字,指甲状腺肿大;简2中的"娄"指驼背之人;简3中"(百虫)"指疥瘙之疾;简文中36的"(△)"指目盲;...
人类疾病的文化特征     医学模式  疾病观  病因论       2017/3/16
人类的疾病,虽然属于人体正常状态的受损,但决不能只停留在生理、病理的层面上去认识.实际上,不论是从疾病本质、疾病产生的过程,还是从人们对待病体的认识和态度来看,即使对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对不同的人们而言,都具有各种不同的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表征和文化内涵。
国际权威科学技术史杂志、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刊ISIS在2009年第一期上刊登了美国学者Bridie Andrews Minehan对北京大学医学史中心主任张大庆教授所著《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的书评,认为:“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的一部中国现代医学史。该书最突出之处是,这可能是第一部由西方学者扮演配角的中国现代医学史。” “这是一个谨慎取证、思路清晰、论证紧凑的研究”。
心血管系统疾病,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六十年代中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初期。运用中医理论,逐渐开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建国初期至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处于低潮。1955年随着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学习,现代中医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也逐渐拉开了序幕。五十年代中期首次明确提出了冠心病相当于中医之“胸痹”、“真...
1、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治组织管理工作   建国前,城乡卫生条件极差,各种疾病猖獗流行。建国后,卫生工作首先抓预防为主。把防治危害严惩的传染病作为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1950年春,中央卫生部与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出指示,开展春季防疫工作,陆续发出开展霍乱、天花、结核等病的防治工作指示、通知。政务院发动秋季种痘运动,防止天花发生和流行,并发动遏止鼠疫发生。组织召开防疫专业会议,研究制订了鼠疫、天花等19...
个人卫生:汉代至少在官吏中已经形成每五日洗沐一次的制度。据徐坚《初学记》载:“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汉书》亦有多处记载。张衡《论衡•讥日篇》说:“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并引录专门论述沐浴的著作《沐书》,可见当时对讲究个人卫生的沐浴已相当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主的医籍对口腔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病症有所论述,并对某些疾病采用针灸疗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已明确记载女子七岁“齿更”、21岁“真牙(智齿)生”;男子8岁换牙,24岁主智齿。这和现代的情况基本吻合。《灵枢•肠胃》载:“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二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毫无疑问,这些记录是建立在人...
《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记有儿科内容的医书。书中记载的“婴儿索痉”可能为新生儿破伤风,“婴儿病痫”可能为小儿热性惊厥,说明先秦医学对不同性质的小儿痉挛性疾病已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