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熊猫栖息地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87 秒)
1)项目来源: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重点科研项目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基金特别支持项目。2)技术原理:保护大熊猫的关键是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保存大熊猫物种的关键是保存大熊猫的天然栖息地。研究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与世界遗产提名方案及其管理关键技术,并在研究中总结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理论。3)成果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成果研制的以大熊猫栖息地而不仅以大熊猫提名,以占...
大熊猫是国宝,世界珍稀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国际公约、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举措。栖息地的退化、丧失和破碎化是威胁野生大熊猫生存的根本原因,恢复大熊猫栖息地,是防止野生大熊猫灭绝的关键,刻不容缓。 本项目针对以林木-竹子为核心的大熊猫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难题,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课题,面向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维持其进化潜力的需求,聚焦了栖息地恢复、走廊带建...
深入理解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 是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1986- 2018年所有可用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构建长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采用BFAST (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方法实现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变化历史检测, 从植被累积突变、累积渐变和总变化3个指标揭示植被变化...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及空间因素三者是相互关联或共同变化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受外部因素 (空间地理、土地覆盖和环境因素) 和内部因素 (生物特征,如生活史、功能特征) 双重控制。目前,大部分研究普遍认为当地环境因素及气候变化是了解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关键,他们认为环境过滤等确定性过程将比随机过程更为重要。然而,至今大家仍不清楚物种/群落功能性状、空间限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植物多样性,以及...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罗鹏研究员、李婷等人收集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过去40年(1975-2017)来植物群落调查资料,选择其中代表了典型大熊猫栖息地特征、排除人为活动干扰的样方进行了重访调查,基于保护区实地气象数据重构近几十年来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了40年来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目的是回答:1)气候变化是否对...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201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由濒危下调为易危后,如何继续加强大熊猫保护,得到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及其团队长期从事大熊猫栖息地研究,在研究中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近40年全国大熊猫栖息地的演变特征,从栖息地的角度分析...
四川省部分大熊猫栖息地位于重点森工企业的施业区。为搞好重点森工企业施业区内的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4月24日至26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支助,四川省林学会组织的大熊猫栖息地森工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分享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省林学会、平武林业发展总公司、平武龙门山林场、川南林业局、雷波林业局、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大熊猫分布区域的重点森工企业的专家领导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四...
2008 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在大熊猫集中分布的区域,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利用龙溪—虹口和唐家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前(2003 ~ 2007)和地震后(2008 ~ 2010) 共计7 年的大熊猫监测数据,就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前5 年,大熊猫栖息地的利用格局在年间没有显著变化; (2)地震后的2 年间,大熊猫栖息地的利用格局在...
发表在《生态与环境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的报告表明,研究所涉及的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有23%被毁,残存的、支离破碎的栖息地,有可能影响到大熊猫的繁殖。据保护国际(CI)说,四川地区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的徐伟华(音)说,该地区是一万两千多种植物、一千一百二十二种脊椎动物的家园,也是地球上半...
为进一步保护秦岭大熊猫这一独特种群, 对秦岭太白、老县城、观音山3 个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气候、土壤和水文等生态因子 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水文水质特征在3 个保护区的表现均呈现 出一定的差异性; 在垂直方向上,3 个保护区的生态特征随着海拔变化的差异性均比较显著; 秦岭气候温和, 土壤条件复杂, 水质良好, 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
强烈的人类干扰是大熊猫濒危的主要原因。本文于2001年6~7月对四川省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竹子开花、火灾、滑坡3种自然干扰类型和采伐、放牧、采药、公路、偷猎、割竹采笋、耕作、开矿和旅游9种人类干扰类型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878个,干扰发生在海拔1800~4000m。结果表明:自然干扰都不严重,干扰比例最高的竹子开花,也仅占1.14%。采伐、放牧、采药和公路是主要人类干扰类型,分别占调查总样方的34...
2006-10-26 $$$$xxx$$$$xxx$$$$xxx$$$$xxx$$$$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吴晶晶) 为了表彰我国四川、甘肃两省对岷山山系159万多公顷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25日在北京向这两个省颁发了“献给地球的礼物”奖项。岷山大熊猫栖息地也因此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第10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献给地球的礼物”奖项...
2005-10-28 2005年10月5日至8日,IUCN专家组到卧龙检查验收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5年10月5日下午16时,IUCN专家从小金县四姑娘山经巴郎山到卧龙自然保护区三道桥检查(保护)站考察基层站点保护管理工作,并参观了站点基本建设情况,听取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开展保护管理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7月15日又审议通过了10处新的世界遗产,大会的申遗审批工作宣告结束。至此,本届大会一共批准了37项申请中的18个项目,中国申报的河南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遂达到33项,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新华社成都2005年2月28日电 四川省有关部门近日透露,四川近几年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种群数量增加。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据了解,目前四川省有野外大熊猫1206只,占全国野外大熊猫总数的76%,主要分布在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等五大山系;有大熊猫栖息地17743.92平方公里,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77%,主要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雅安、乐山、眉山、广元、阿坝、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