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环境水利 >>> 环境水利与评价 区域环境水利 水资源保护 环境水利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水利相关记录2132条 . 查询时间(1.522 秒)
水库通过调节和管理水资源,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保护和水质净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有若干可公开获取的全球数据集对水库空间位置和属性进行编目,但水库的建设运行与相关机构或组织汇编之间存在时间滞后性,对及时反映水库的水文和环境影响带来挑战。此外,这些大区域尺度水库数据集存在大量水库库容信息缺失的情况,限制了水库水资源管理和影响评估。因此,亟需提升水库空间编目的时效性和库容的精细化表达。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是判断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生态修复决策制定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组分的变化,在功能方面主要关注调节和支持服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绿色空间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调节和文化服务。此外,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城市绿色空间中获取精神和体验上的满足。而现有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很少涉及人的主观感受,这难...
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表现为叶片和枝干等冠层元素在三维空间中的占据情况及分布异质程度,可以通过调控冠层内光水资源分配来改变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保碳等关键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阐明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与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间的关系,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制定森林管理政策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样地尺度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争议。大尺度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分布产品的匮乏是限制深入探讨其与森林生产...
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作物,其产量的持续提高和稳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小麦主要种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限制了小麦的高效生产。与水资源短缺相对应的问题是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因此,挖掘和鉴定小麦耐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控制基因,揭示其分子机理及遗传网络,对于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培育耐旱节水高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3月20日,应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邀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陆探研究员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访问交流。
蒸散发(ET)主要由植被蒸腾(T)和土壤蒸发(Es)组成,植被蒸腾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作物产量和碳储量等密切相关,土壤蒸发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无效蒸发,蒸散发组分的分离对刻画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23年来,遥感蒸散发模型已成为大区域模拟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有效方法,其模拟蒸散发的能力已得到广泛验证,但对蒸散发组分(尤其是植被蒸腾)的验证还略显不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地下水原位无扰动取样和化学修复过程监测方法
2023年12月8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颁发了“喀斯特坡地陡崖-裸岩-土岩界面-硬化路多途径产流水联合集蓄技术”的技术推广证书,该项技术由陈洪松研究员和王克林研究员指导,环江站付智勇副研究员等完成。水利部依据《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管理办法》,每年组织专家在全国范围内严格筛选形成100项左右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水资源短缺和土壤肥力低下是半干旱地区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过量的水资源投入和化肥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水分生产力及氮素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表明,有机肥和生物肥的施用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施肥措施,但目前对综合施用化肥、有机肥、生物肥与水分管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互作效应及其机理仍尚未明晰。 
2023年10月18日,水利部在南通召开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技术交流会,水利部三峡司张云昌一级巡视员、中国水科院彭文启总工程师和刘晓波所长参加了交流、并组成王浩院士、胡春宏院士、唐洪武院士、许唯临院士等11名特邀专家的专家组,与参会的九个子系统的31个监测站的代表进行了指导和交流。部环保中心曹立新副研究员、郭锦怡高工作为“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子系统”船舶流动污染源站代表参加交流和汇报。
2023年9月12日,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举办中国专场会议,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致辞。李国英指出,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水利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围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
湖泊和水库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压力下,湖库面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浮游细菌是湖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素循环、污染物降解和水体自净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菌的地理分布是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阐明湖库细菌的分布规律和多样性维持机制对预测水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改...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新疆577条河流中99%以上是内陆河,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问题是水土资源过度开发严重挤占生态用水,加速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由此突显的生态水调配与保障成为严重制约新疆区域发展最为关键的瓶颈之一。然而,干旱恶劣地理环境的生态用水测定、监测和调配在国际上至今尚无先例,是国内外均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资源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课题编号为2007BAC17B02。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水资源领域;技术原理为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资源总量及变化趋势的研究,分析评价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自然植被和绿洲防护林的生态需水量,对区域自然植被保育和人工植被建植进行水分调控;开发利用区域非常规水资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安全性评价...
本书收集了“第三届全国雨水利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21篇。主要内容包括:雨水利用与雨水资源化的理论、技术实践;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水文参数尺度转换的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