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仪表基础理论 传感器技术 精密仪器制造 测试计量仪器 天文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大气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技术其他学科 流体传动与控制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仪器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11857条 . 查询时间(0.948 秒)
2024年5月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光学遥感研究中心遥感信息表征团队,对多角度偏振载荷的数据在水云粒子谱反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利用卫星多角度偏振观测反演水云滴谱分布策略优化研究:信息量方法》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荣星课题组与浙江大学焦曼研究员合作,利用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对两种速度相关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在小尺度给出了当下最严格的实验限定,该成果以“New Constraints on Exotic Spin-Spin-Velocity-Dependent Interactions with Solid-State Quantum Sensors”为题发表...
蓝藻水华对海岸带水体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藻蓝蛋白是蓝藻特有色素,其浓度能较好表征蓝藻生物量、指示蓝藻爆发,是蓝藻水华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的重点关注指标。近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团队报道了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MI-SERS)传感器检测藻蓝蛋白的相关成果,以“Molecular Imprinting-Based SERS De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L...
2024年4月1日,塔里木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对自研的油基泥浆高温高压电稳定性测定仪进行安装调试。经测试,该仪器运行平稳、性能优异,基本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塔里木油田具备了高温、高压和超深工况下检测油基泥浆电稳定性的能力,填补了行业空白。
向丹,女,1980年8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广州市杰出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广州航海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青年英才”培养对象,“2011-2013”学年十佳师德先进个人。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实验室在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为制备优异的薄膜荧光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并对荧光传感与气体吸附的协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与理论计算阐释。
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从纳米尺度精确检测蛋白分子的成膜过程对控制蛋白膜的品质、理解蛋白膜的形成机制和评价蛋白膜的功能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种能够精确表征蛋白分子在成膜过程中所有形态结构的技术手段。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虽然具有优异的表面成像功能,但是它难以提供样品的亚表面信息(表面以下的信息),无法揭示蛋白分子层的内部结构信息。
压电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可以将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在生物力传感、体内设备自供电和药物超声传递等可植入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理想的可植入压电材料需要具备生物友好、可生物降解和高压电响应等特点,然而目前的压电材料难以兼具上述特点。
2024年3月2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委员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尤政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组织委员会主任曾周末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等出席会议。中国移动研究院段晓东副院长代表挂靠单位接受中国仪器仪表...
薄膜基荧光传感是继离子迁移谱之后业界公认的*具发展潜力的微痕量物质探测技术。本书涵盖了荧光传感基本原理、敏感薄膜材料创制策略、薄膜器件化方式和途径、典型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的结构与性能,以及薄膜基荧光传感器发展面临的挑战等内容,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当今薄膜基荧光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柔性温度-压力双参数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传感等领域,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柔性温度-压力传感器基本都采用两种独立的传感材料实现双参数传感功能,这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设计-集成难度,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研发具有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传感材料成为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碲化铋是一种能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材料,其产生的电压与施加在材料两端的温差成正比关系,可用于温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8年1月1日实施)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根据本会的职责和职能,按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规范和标准制定程序,开展学会标准制定工作。
燕山大学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实验室始建于2000年,2006年被批准为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实验室本着开拓前沿创新,立足服务河北,争创全国一流的建设方针,开展科研、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形成了光电传感技术与传感网络、特种光纤特性表征及研制、新型光电器件理论与应用、光电成像与监测技术等四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与空间镜面技术研究室,完成了慕天望远镜1.93米非球面主镜磨制。慕天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定强、崔向群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香涛共同发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京天光所和新疆大学共建,南京天光所负责研制。镜面的细磨和抛光均采用主动抛光盘完成。该技术由崔向群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发展成功。主动抛光盘通过计算机控制实时变形,使之与...
近红外发光(NIR,700-2500 nm)微二极管(micro-LED)在生物传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遥感和光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近红外荧光粉存在颗粒尺寸大、发光效率低、发光稳定性差或含重金属有毒元素(Cd2+和Pb2+)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micro-LED领域的应用。因此,发展一类无毒高效的近红外纳米荧光粉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