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 中国社会学史 外国社会学史 社会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社会学史相关记录333条 . 查询时间(0.445 秒)
黑格尔以及19世纪的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国有文化而无历史,视之为僵死的木乃伊。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停滞论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批判。那么,中国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及其阶段性的讨论,时常在学术界激起阵阵波澜。从20世纪30年代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以来,诸如古史分期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近代化道路问题,都可以看做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近年...
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或重建……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临并必须解决这一“哈姆雷特”式的难题。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正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社会改造和发展问题。在古代,社会是乡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民众主要是农民,以农耕文明为特质的均质性...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社会运动的研究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变得非常流行。在这个社会运动兴盛的年代之前,大多数社会科学中关于社会抗议的理论都根植于一种经济学解释——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都是强调经济上的不满。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路径,并开始发展关于社会抗议的新的解释理论。
原载《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第四编,冯尔康等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根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网页提供WORD文档整理 说明 1.本索引著录社会史专题论文,以及含有大量社会史内容的论文。论文包括中国的(含台湾、香港刊出的),也包括日文的和其他文字的译文。 2.本索引按论文反映的社会历史时期分阶段编排。其分段与综述中的相适应,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四个阶...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     导论  中国社会史       2008/8/14
随着恢复社会学研究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学术界正方兴未艾。由于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刚刚重新掀起,大家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功能及其研究方法还不可能获得一个十分明确的一致认识。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中国社会史? (2)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社会史? (3)怎样研究中国社会史? 我认为,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进行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起点。假如这篇导论能把读者引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
中国中古时代的家庭形态具有复合式特征。它具体表现为“户”与“家”的二元制形式。一户未必是一家,而一家又往往不只一户。这使我们依据户籍文献,按照西方社会学的家庭分类标准,对古代家庭结构所作的分析前功尽弃。唐代复合型家庭关系可以大别为两种形式:“同居共活型”和 “同籍别居型”。中国古代亲族之间的经济、财产和政治、法律关系十分复杂,二元式复合型家庭结构乃是常态,而非变态。大多数家庭在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清代社会史论纲     社会史  清代       2008/7/14
本文以清代人们的等级、宗族、家庭的社会群体生活,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习尚,人口流动与社会救济,戏曲、节日等娱乐生活,缠足、停丧等社会风气作为研究对象,提纲挈领地考察它们的通常形态、变化以及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还将注意上述诸种社会生活之间,特别是它们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相互联系。笔者不仅希望了解清人社会生活是怎样的,而且希望能综合地、全面地探讨清代社会进程的各种因素。清人社会生活一斑清朝...
一、国内外社会史研究状况 1.社会史研究首先在西方兴起 在历史学这门古老的学科里,社会史研究的历史并不长,一般是把1929年法国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视为社会史研究的开端,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年鉴学派。其代表作有布洛赫的《封建社会》(两卷,1939-1940)和费弗尔的《16世纪不信神的问题——拉布雷的宗教》(1942),都是彪炳史册的著作。 由此开始,西方...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奠基石     研究  中国社会史       2008/7/14
2004年12月-2005年5月间,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主编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以下简称《丛编》)系列丛书陆续出版。该丛书内容庞大,种类繁多(共10卷193种实证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展示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 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在学界流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社会,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社会。翻检《丛编》所收的近2...
1892年,刚刚诞生不久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从那时起它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其中包括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麦肯齐、法里斯、奥格本和沃斯,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而被人们尊称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关于这一学派研究的出版物更是达到1000多种。在社会学160余年的历...
中国近代社会史是近年来日益兴旺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兴旺的原因有二:一是从现实而言,由于我国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转型期,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一时难以理清,难以解决,人们希望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借鉴,因而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二是从学术内部而言,以往研究积累较多的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经济史等老学科,一些基本问题已经理清,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因而需要进一步向社会史这一更广阔、更深入...
吴景超:被浪费的才情     社会学  吴景超       2008/6/6
吴景超(1910~1968),安徽歙县人,字北海。社会学家。 随意打开一本有关民国的书籍,差不多都能发现“吴景超”留下的影子。 作为胡适器重的学术新秀,他是《独立评论》的作者和编辑;在清华社会学系任教时,费孝通是他的正牌弟子;在翁文灏组阁“好人政府”时,他和蒋廷黻等学者均被罗致其中。 但相比同代人的久负盛名,吴景超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
2004年12月-2005年5月间,福建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主编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以下简称《丛编》)系列丛书。该丛书内容庞大,种类繁多(共10卷193种实证调查研究),收编了人口、乡村社会、城市(劳工)生活、底边社会、婚姻家庭、社会组织、社会保障、宗教民俗、文教事业以及少数民族等社会调查内容,全面系统地向世人展示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丛编》...
一、问题及相关研究 嫁妆又称“妆奁”、“添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其准备的带到丈夫家去的财物。通常嫁妆主要是生活用品,如被褥、布料、铺席和衣服,梳妆台、柜子、箱子等家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较富裕的家庭,其准备的嫁妆还包括土地、房契、金银首饰、宝石玉器等贵重物品。人们常用“十里红妆”来形容旧时嫁女的场面,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运送嫁妆时的壮观景象。 嫁妆在中国有着古老的...
从一次社会调查说起 1999年五四运动80周年前夕,某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居民进行了一次以五四为主题的入户访问,其中有4成左右的人表示五四已经“比较遥远”,对它 “没有什么感觉”。调查中没有人知道傅斯年、段锡朋、罗家伦等学生领袖,却有人把林道静、刘和珍当作五四运动的先驱。难怪《中国青年报》在刊登这一消息时说:“看完这个调查结果,心情并不轻松”,有些调查结果甚至“颇为滑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