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东方文学 >>> 印度文学 日本文学 东方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东方文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0.816 秒)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式独特。从历史看,可以上溯到秦汉执教,至少已有两千余年;就形式而言,人员往来受大海阻碍,书籍成为接受文化的主要载体。近年,王勇教授提出“书籍之路”概念,意欲突破“丝绸之路”的传统思路,构建东亚文化交流的新模式。这一学术创意,受到国内外舆论与学界的关注,本书就是迄今为止上述研究的一个总结,意在阐明中日“书籍之路”的文明含义: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
《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一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于 1992 年 6 月出版。为《古文献研究丛书》之重要一卷。执笔者严绍璗先生,生于上海,学于北大,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汉籍流布概论编”为题,下编总括为“汉籍流布特藏编”。 各为五章。 上篇中,每章均以固定专题为纲,以原典实...
读《日本古陶瓷》     日本文化  日本古陶瓷       2009/1/19
《日本古陶瓷》,施永安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吉林美术出版社在“出版说明”中声称:“1992年,恰逢中日恢复邦交20周年。此际,我们出版了这部《日本古陶瓷》一书,作为纪念。”这大概是出版社方面的理解,作者绝不像是为了配合政治形势而撰写此书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一部填补空白的学术专著,非一朝一夕能成;即使从内容上判断,也不是一本应景之作。当初购买此书时,即惊讶国内日本学研...
大约10来年前,写过一篇《藏书专题》之类的随笔,提到书房一角渐成气候的旅日华人学者著作,呼吁国内日本学界关注、容纳海外华人学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记得一次出访东京,闲逛神保町旧书街,发现刘岸伟的《東洋人の悲哀》,翻看几页便解囊购进,当晚在旅舍一气读完。那时国内的日本学界还徘徊在语言文学的启蒙阶段,而一批出国留学人员已经成才,在国外出版高层次学术著作,对我冲击很大。 刘岸伟就读东京大学,《東...
随着中日学术交流的开展,一批研究日本学的新锐脱颖而出,刘岳兵为其中佼佼者之一。其新作《日本近代儒学研究》让读者眼前一亮,确为中国的日本学研究注入一股新风。此书是他的博士论文,200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笔者是怀着欣喜的心情和探求的态度仔细阅读了这本书。
本期“日本文化”专刊,共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社会文化”四个专栏,收录国内外学者论文16篇。利用编辑部预留的导读版面,在此简单回顾中国认知日本、研究日本的历史,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品读的指向。 中国与日本究竟相隔多远?我不是地理学专家,也不懂测绘技术。这里讨论的“距离”,只是一个历史概念,或是一种心理尺度。 查阅古代文献,《汉书》模糊地说在“乐浪海中”,《...
明代嘉隆间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日本的中国学方法论     方法论  中国学  日本       2009/1/15
作爲專事日本學研究的中國人,對日本的中國學研究動態不能不予以關注。尤其在傳統文化領域,無論中國的日本學還是日本的中國學,往往使用相同的文獻,涉及類似的主題,“知己知彼”是爲治學之要。 大概因爲上述原故,探討日本中國學之歷史與現狀的重要著作,幾乎多出自精通日本學的中國學者之手。比如,北京大學嚴紹璗教授的《日本中國學史》(第一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系統梳理千餘年來日本中國學發展變遷之...
日本的鲁迅研究历史很长,研究家很多,具有相当多的成果和相当高的水平。我2005年4月至8月在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讲学期间,感到日本鲁迅研究对我们有很多启示。   拿成为上世纪40年代以后日本鲁迅研究起点的竹内好来说,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推动鲁迅研究前进,就一定要“从思想方法开始进行变革”,不能总在前人的模式中进行反复的诠释而不敢有所创新,而应冲破已经预设好的思维窠臼,提出发现问题、解...
回顾本所的创业史,光隶属大学就“一波三折”:研究所创办于1989年,当时取名“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1998年杭州大学并入浙江大学,研究所随之更名为“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2004年主要成员分批离开浙江大学,重新组建后称“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对中国文化的追怀与对现实中国的痛惜 中江兆民是日本明治时代自由民权运动的理论代表,他的思想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他说“民权至理也,自由平等大义也。”“此理早为汉土孟轲、柳宗元看破,非欧美专有也。”(《中江兆民全集》第10卷第177页。本文引文均为笔者直接译自《中江兆民全集》,岩波书店,1983-1986年。以下只注卷数和页码。)其思想得之于中国文化资源之处已无须在赘述。他对“三代之法”(11...
【作 者】陆 坚,王 勇主编 【丛书名】日本文化研究丛书 【形态项】 347 ; 19厘米 【读秀号】000000260743 【出版项】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0 【ISBN号】 7-81035-068-4 / K313.03 K203 【原书定价】 $8.50 【主题词】古籍(地点: 中国 学科: 影响 地点: 日本)文化交流(地点: 中国、日本) 【参考文...
梁启超在日本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与日本明治政治小说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本文主要考察《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实”和“虚”对梁启超亲手翻译的《佳人奇遇》以及与其相关密切的《经国美谈》、《雪中梅》等日本著名政治小说中的“实”和“虚”的借鉴。
解读“日本禅”     日本禅  人生哲学  文艺美理念       2010/7/14
禅是日本文化的支柱,武士道的核心即来自于禅,它不仅构筑了日本人的人生哲学,而且影响着日本艺术美的基调。禅宗与神道相融合,形成“日本禅”,它使日本文化朝着“苦涩”“枯淡”的方向发展,并直接促成“物哀”、“空寂”“闲寂”日本文艺三大美理念的形成。把握“日本禅”,是深入破解日本文化的关键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将他自己的一本描写印度人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问题的新书,命名为《惯于争鸣的印度人》,这让人想到大卫·里恩的著名电影《印度之行》里,受了冤枉的阿齐兹医生被送上审判台,街头那如潮水般排山倒海的抗议人群,从各个角落聚集、冲破、涌入英国殖民者的司法机构,最后汇聚成同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对公正的呼唤。既然反抗与压迫必然二元对立,围绕印度这个第三世界东方国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