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858条 . 查询时间(3.561 秒)
季风之成因由于大陆与海洋对于热量吸收与热量放射缓速之不同。大陆面部为泥沙岩石,在炎日之下吸收热量固易,而寒冬子夜之放射热量亦速。海洋流动不息,水之比热量大,兼能蒸发,故海水冬不易冷、夏不易热。因是之故,大陆冬严寒、夏酷暑,而海洋则较大陆冬温而夏凉。二者相差之数尤以温带中为最甚。海陆气温之寒暖既相差悬殊,则空气之密度亦因以不同。冬季则大陆空气密度大、气压高,而海洋上之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夏季则反是,...
纪念畜牧历史学家张仲葛教授逝世5周年——《张仲葛文集》预计2004年8月面世张仲葛教授(1913.12--1999.4)是中国现代养猪学暨中华畜牧兽医史学奠基人之一。为了纪念张仲葛教授诞生90周年、去世5周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养猪教研室、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中国种猪信息网(www.chinaswine.com)2003年9月在京成立了《张仲葛文集》编委会,2004年3月10日在中国...
火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          2008/1/14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一项发明能像火影响那么大,从夸父追日到普罗米修斯偷火,从“长明灯”到“拜火教”,从钻木燧石到火柴的产生,在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步,火的作用和影响都不容忽视。 一、火与人体毛发变化的关系   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火与人体毛发变化有关系的说法,但事实上人体毛发的变化与火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及其他动物对自然界的影响还比较小,当时的自...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          2008/1/11
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经济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国营畜牧业主要生产满足官府所需的战马和其他牲畜,且规模较大,形成了以河东、河阳为代表的大牧场。为了保证国有畜牧业的发展,历代政府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私营畜牧业在该地区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除个别牧主有较大规模养殖外,大都以家庭养殖业的形式来体现,而且牧畜品种较多,以牛、羊、豕、驴、骡等为饲养对...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然会提到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因为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所著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而研究沈括和《梦溪笔谈》必然要提到胡道静。  900多年以前,晚年的沈括在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将自己平生重要的目见耳闻心思记录下来,内容涉及社会和自然的许多方面,其中科学方面的内容就占到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然而,这样一本书原本视为“有补于世”的...
骨耜的真正用途是认定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阶段的关键,考古发掘新证据说明骨耜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它与干栏式建筑密不可分。生物学分析表明栽培稻是野生稻的一个亚种,栽培稻内的籼稻和粳稻之分不是亚种间的差别,而是气候生态型的差异;出现籼、粳和普通野稻组合是原始栽培稻的体现。前人夸大了河姆渡文化的稻谷数量,缺乏收割和加工谷物工具也是稻谷作为食物所占比例较小的反映。稻作不是河姆渡文化主要经济形态,定居的前提...
汉代农业商品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从事农业商品生产的有专业户、田庄主和小农。专业农户农业商品生产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园圃业等各业;田庄主不只是"自给自足",而且也广泛地进行农业商品生产;根据与市场联系的具体情况,小农可分为自给型、半自给型和交换型三种,而这几种农户都有商品性的生产。汉代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但当时的农业商品生产又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地域性和分散性,农业商...
本文通过考察东北农业的实体,分析了它的力量源泉。根据《齐民要术》中登场的“辽东犁”,研究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耕作方式和作亩法,来看寒冷地带东北农业的本质。东北地区的农耕是在农业的原始基础上吸收了游牧民的畜牧技术和中原及韩半岛的农业文化。这种特征在耕作方式上可见一斑,即使用了辽东犁的作亩法。
自明永乐年间首都迁往北京后,每年消耗的粮食和其它物资大量由京杭运河自南方北上,漕运负担沉重。自元代后期就有人提出,发展北方农田水利,促进粮食生产以缓解漕运的负担。但海河流域诸河扇形分布于太行山以东平原,最后汇为海河由天津入渤海。这一地形特点和降雨偏重于夏秋之间的水文特征,造成本区洪水的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受到束缚。因此,明清间论述海河农田水利的专著,多联系本区防洪规划一起考虑。这种建于流域水利总体规...
唐代江河较少决溢记载,因而并无系统的防洪法规,有关防洪的条款散见于《唐律疏议》等法令中,涉及内容主要是对渎职防洪官员以及掘堤盗水灌溉和故意破坏堤防者的惩处等。   宋代,随着黄河决溢的频繁,有关防洪的法规开始增多,并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河防法规。《宋刑统》中保留了唐代有关护堤的条例,从其它一些零星记载中还可见到针对有人盗拆黄河埽工木岸的规定,而根据《玉海》的记载,宋代编订了一部系统的河防法规《宣和...
中国灌溉与防洪史:水文测量          2008/1/11
近代水文测量始于水位和雨量的观测,至20世纪20年代,向综合测验发展。   黄河水文测量是在清代水位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就分别在河南陕州万锦滩、巩县洛河口和武陟木栾店设立了相当于近代水位站的水志桩,据此可大致掌握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泾、渭、洛、沁等河的来水情况。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至1949年,黄河流域有水文站33个、水位站28个,开展了流量、水位、泥沙等...
水磨、水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水力应用发展的时代标志。南齐武帝时(483~493年),祖冲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乐游苑造水碓和水磨。北魏尚书崔亮(?~521年)在洛阳西北谷水上“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便之。”其造水碾、水磨的年代应在公元500年前后。   水磨出现不久,受连机水碓的启发,约在6世纪中期连机水磨问世。连机水碓诞生于西晋,与单一水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动力轴加长。轮上分布若干拨板。...
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经验逐步积累和充实,明清间较大的单项农田水利工程多有自己的专志。下面举出几本有代表性的著作,可见这类著作的特点。   《灌江备考》是有关都江堰的一部资料汇编,是乾隆年间灌县二王庙道士王来通刊刻。现存本除乾隆八年(1743年)王来通所作序和目录外,计收录碑刻诗文30篇。其中《天时地利堰务说》、《六字碑》、《复造水则》、《石标对铁椿》、《拟做鱼嘴法》、《做鱼嘴活套法》等篇,初见于此书...
中国灌溉与防洪史:水力机械          2008/1/11
战国末年至汉代是中国水力机械的发明期,几乎同一时期,古罗马也出现了类似的发明。水力机械的代表水排、水磨和水碓是以流水为动力的机械,将水的势能或动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在此类机械中,最关键的是“水轮”的发明。水轮的诞生意味人类应用水能时代的到来。  1.水排  水排是以水轮为动力机的冶炼鼓风设备。东汉建武七年(31年)由杜诗发明。  冶铁时,必须利用鼓风设备向炉内压送空气以提高温度。应用动力鼓风的设备...
Shanghaishi fanghong gongcheng上海市防洪工程(flood protection project of Shanghai City) 为保护上海市抵御一定频率的洪涝灾害而兴建的防洪工程。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缘,太湖流域下游,1999年全市总面积6340.5km2,其中城区面积550km2;全市人口1313.1万,其中市区人口1127.2万。1999年上海港年吞吐量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