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 法理学 法哲学 比较法学 法社会学 立法学 法律逻辑学 法律教育学 法律心理学 理论法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理论法学相关记录1785条 . 查询时间(0.563 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深入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持续接力和总体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在其中承接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遵循立法原意,回应实践需求,解释成效显著,应充分肯定。在法律和实践的矛盾中,需体谅解释者的难处,慎重判断是否违反立法原意。但就回避程序的相关解释突破法律规定,且可能妨碍程序公正和法庭中立,执行时应注意防止弊端且应进一步完善程序规范;确认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报告以及事故调查报告的证据资格有现实意义,但与立法不协调,且解释自身有矛盾,考虑实践需要应区别情...
贵州警察学院法律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78年贵州省政法干部学校设立法律专业,1980年开始招生,是贵州省内最早设立法学专业的院校之一。
法律的存在及其实践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是离不开想象的,人的法律生活不能没有法律想象。法律想象在性质上可以分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在内容上则包括法律的实体想象和法律的理论想象。法律想象必须坚持生活立场,正视基本人性,保守人文情怀,兼融公理文化,克制理性狂妄,尊重历史传统。法律想象既推动了法治想象又成为法治想象的基础,而法治想象既是法律想象的必然结果又是法律想象的升华。
《东南法学》是由东南大学法学院于2008年创办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每年两辑,分为春季卷和秋季卷。本刊被中国知网(CNKI)、北大法宝、维普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中国集刊网等知名数据平台全文收录,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三亚学院应用法学研究所于2015年5月成立,在“院所合一”协同体工作机制下归属法学院运行管理,是三亚学院设立的以应用法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级科研协同体,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
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大规模部署带来了歧视数字化的法律风险。个体层面由内隐偏见驱动的无意识歧视和社会层面由结构性不平等驱动的系统性歧视,或影响人工智能的开发设计,或干预数据生成、采集和利用,在问题建构、数据理解、特征选择等环节将偏见和结构性不平等嵌入人工智能,诱导其输出歧视性结果。面对数字时代更加隐蔽且广泛的歧视,我国基于责任规则、信息约束和平权行动构建的既有禁止歧视法律体系陷入归责不能、约束失效等困境...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宪治国对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需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依宪治国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宪治国的价值立场取向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方向,反映出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核心要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宪治国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宪法在新时代所具有的"根本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依宪治国在其具体实施...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精神强调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的精神动力。
制造法所不容许的危险是客观归责论的第一个判断规则,其进行规范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没有制造危险的行为方式的可罚性,所以应当坚持事前观察的视角,而且立足于一个审慎的一般人的视角,也要考虑行为人的特殊认知。如果行为人具备了特殊认知,他就预见到了因果流程的发展,客观上支配着因果流程,他的行为制造了法所不能够容忍的危险。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在犯罪论体系中的位置要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只有具备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法律制度才能实现。识别和建构这样的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应有的法理依据及由此确立法制建设的重心。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所需法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需要在法上的体现,故人民币国际化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引及重心需从人民币国际化本质中寻求。在当今货币采用信用本位的时代,人民币在本质上是国家信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需要国际社会的自愿接受而非依靠法律的强制,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实质上是人...
司法机关行使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侦察、检察、审判权,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
2020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全球疫情和逆全球化浪潮的严重冲击,中国法治和中国法学不断释放制度力量和思想力量,经受了社会发展实践对法治和法学的检验。2020年中国法学研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更加自觉立足实践、回应时代,在法治实践中提炼法学理论。
人工智能政策与伦理团队组建于2018年,旨在回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关于建立并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满足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体系和管控能力的战略需求。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政策与伦理辩证关系的理论证成、伦理风险规制与政策目标定位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究在规避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消除人工智能创新障碍的基础上,保障人工智能政策持续引导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助力于最大...
法律社会学中心是隶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的科研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该中心主要由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及兼职研究人员作为核心成员组成,多数成员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职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