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61-73 共查到知识库 科学技术史 医学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1.357 秒)
任何科学产生都是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循证医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其产生前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循证医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包括:①20世纪70年代对医学技术风险的控制;②新教的世俗主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念;③英国实证精神和实证传统。
人类文化是多源的,也是多元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源一体、多元一体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古代医学,不断吸纳不同部落、部族、民族、国家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借用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阐发医学理论,逐渐形成了完整、系统、开放的学术体系。
16世纪以来,世界医学科学中心先后由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法国、德国转移到美国,判断上述诸国在某一历史阶段成为医学科学中心的标准不仅是其科研成果及人才数量,更重要的是在带头学科中的地位及作用.医学科学中心转移现象的背景是这些国家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而最重要的基础则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健康观念及养生智慧,不仅囊括了现代健康的内涵,更极具自身特色.中医学的健康观主要包括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和谐观、气血阴阳的平衡观.中医学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治未病、调情志、重正气、法自然.深入研究并推广运用中医学的健康观和调节手段,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中国新医学的传入与在华的基督教会密不可分。以湘雅之首创者胡美( Edward·Hicks·Hume)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医学,不光培养了近代医学人才,促进了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更重要的帮助人们树立起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和文明观念。体现中外合作精神的湘雅医学院对湖南,对中国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西医入华的社会效应远远超过了医学本身,扩大到了公共卫生、妇女解放及近代化等方面。
科学史家皮克斯通(JohnV.Pickstone)是英国伯恩利人。他先学习生理学,后攻读哲学博士。1974年,他来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医院史,并在12年后创建了该校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中心(STM)。2000年,他在本校出版了一部名为《认识方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WaysofKnowing:ANewHistoryofScience,TechnologyandMedicine)的著作,...
试论佛教的医学科技观     佛教  医学  科技观  科学史       2013/2/22
历史上,佛教与医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佛教经典中含有大量医学方面的内容,医术常常被佛教徒用来作为弘法的工具。佛法与医术可以并行不悖,佛教徒可以学习、研究、应用医术,但不可执着于此、不可以此为生。
中国医学有悠久的传统,而且为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及于朝鲜、日本等国家及东南亚地区,近年更逐渐形成西方医学系统以外另一个独立的、现代的医学体系。今后相信东西方的医学会朝着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和互相促进的方向发展,为人类谋求更大的褔祉。以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在1930年代已见成绩;而较深入和全面的探讨,则是最近二、三十年间的事。笔者曾撰写〈中国医学史研究述评〉,载《历史与文化》...
医学史导言     医学史  导言       2007/1/29
医学史的魅力,在于从时空维度展示了医学丰富而生动的演化模式,在于镌刻着永久不衰的传统以及昙花一现的时尚,在于凸现出医学不仅是探索生命原本之真、拯救病人痛楚之善、追求健康之美的人类活动,同时也充满了哲学、社会、伦理和法律的争论。医学史的魅力,在于能促使人们以睿智去洞察医学的本质与价值,以真情去感悟医学的尊严与崇高,以理想去追寻医学的梦想与辉煌。
以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为案例,叙述了巴克的创新性科研活动的历史过程,并从三个方面(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贝尔医学委员会)剖析了科研项目和研究者的动机、评价、合作和竞争等问题。
医学的历史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医学最初产生于巫术。巫术统治医学的时间比科学统治医学的时间长得多。直到公元前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医学与巫术还是很难分开的。从伯里克利时代起,情况发生了变化。医学由巫术变成科学,导致这一聚变的重要人物之一,首选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是在希腊自然主义的氛围内成长起来的医生,他用自然的原因解释疾病。不仅如此,希波克拉底留给西方人的遗产,还有他所倡导的医学伦理。希波克拉底精...
医学语词及非语词信号、影像或图谱是联结疾病医疗信息的介质符号,而不断演化的医学符号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语言能指/所指、医学信号/信息结合体的本质,流畅地表达、传承与传播医学科学文化知识。本文基于医学符号学的框架,打通医学与语言学研究的学科界限,在东西方视野里对医学符号做出跨学科、跨文化的阐释。
目前国内输血与血液学方面的专著均承认1944年在昆明建立的军医署血库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血库。这座血库是美国医药助华会(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id to China)经过两年的筹备,于1943年正式捐赠给中国人民的。血库设备和冻干血浆制备技术在当时都处于医学进展的最前沿。在二次大战后期中美成为盟友的特殊背景下,美国医药助华会向中国提供的这次技术转让十分及时而且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