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 中国社会学史 外国社会学史 社会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社会学史相关记录116条 . 查询时间(5.618 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业化中期后所提出的新课题,它既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转型和制度创新的体现,也是对当前日益凸显的农村发展困境的一个积极回应,其力图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打破国家通过行政强制而形成的城乡分离以及支撑这一分离的制度体系,从而彻底破解我国当前的“三农”的困局。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目标在于构建起一套与新的发展情境相适应的农村治理体系,以推动农...
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众多社会都存在,因此反腐败是整个人类社会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同时,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也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从未放松过对腐败的预防与惩治。经过多年理论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的不懈努力,我们党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在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新...
传统中国社会,国家与民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空间。在徽州,基层权力空间由乡绅与祠党来填补。国家民众间的徽州乡绅与守族紧密相结合,担当起了基层政权的众多管理职能,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社会的控制。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从理论上讲,只有三者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农民生活才会稳定,社会经济才会继续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地主阶级具有贪婪的剥削本性,总是千方百计地兼并小农土地,转嫁赋税负担。如果国家有一定的远见和力量,就会适当抑制地主的兼并,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国家已无力保护小农或者根本不打算保护小农时,农民起义就会爆发,在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
国际社会学机构(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于1893年成立于巴黎,是最早的社会学家国际组织,创始人是勒恩·沃尔姆斯。自创立之日起,国际社会学机构就致力于定期举办国际会议,以促进不同国别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社会学机构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社会学大会,并将大会的论文结集出版——1895年国际社会学机构就出版了第一辑年度报告。近年来几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举办的...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
巴黎公社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而其中最具核心价值的遗产, 则是巴黎公社遗留下来的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初步尝试。巴黎公社的社会建设实践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理论基点、关键环节、重要途径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结和思路耦合, 这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自近代中国启动现代化进程以来,广大农村如何应对现代性的挑战,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加速了乡土中国创造性自我转化的进程,也催生了农村社会问题的显性化、复杂化。与此相对的是,农村问题不仅没有成为城市知识分子关注的中心,反而被不同程度地忘却和遮蔽,这无疑是当代中国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景观。依循历史的尺度和伦理的尺度这两个维度,检视知识分子对农村问题的回应和关注...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社会学     社会学  改革开放       2008/10/15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处在拨乱反正、振兴国民经济时期。社会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197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杜任之先生提出恢复重建社会学的主张,这一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1979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约见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提出要恢复重建社会学,并请在北京的一些社会学工作者进行具体筹备工作。197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哲学社会...
在西周的社会思想中,天是一切合法性的终极根据,也是一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源;德作为君主的品质和能力,既是敬仰天命的本质要求,也是君临下民的内在需求。天与德是王朝盛衰、社会治乱的深层背景,也是设官分职的内在依据。设官分职是推动社会有序运行的制度构建,三公、六卿既是官职,也是职能部门,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子系统,共同构成社会的基本框架。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运行,使天下万民安定富庶。周人希望通过这些...
黑格尔以及19世纪的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国有文化而无历史,视之为僵死的木乃伊。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停滞论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批判。那么,中国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及其阶段性的讨论,时常在学术界激起阵阵波澜。从20世纪30年代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以来,诸如古史分期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近代化道路问题,都可以看做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近年...
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或重建……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临并必须解决这一“哈姆雷特”式的难题。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正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社会改造和发展问题。在古代,社会是乡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民众主要是农民,以农耕文明为特质的均质性...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社会运动的研究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变得非常流行。在这个社会运动兴盛的年代之前,大多数社会科学中关于社会抗议的理论都根植于一种经济学解释——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都是强调经济上的不满。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路径,并开始发展关于社会抗议的新的解释理论。
原载《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第四编,冯尔康等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根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网页提供WORD文档整理 说明 1.本索引著录社会史专题论文,以及含有大量社会史内容的论文。论文包括中国的(含台湾、香港刊出的),也包括日文的和其他文字的译文。 2.本索引按论文反映的社会历史时期分阶段编排。其分段与综述中的相适应,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四个阶...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     导论  中国社会史       2008/8/14
随着恢复社会学研究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学术界正方兴未艾。由于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刚刚重新掀起,大家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功能及其研究方法还不可能获得一个十分明确的一致认识。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中国社会史? (2)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社会史? (3)怎样研究中国社会史? 我认为,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进行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起点。假如这篇导论能把读者引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