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法学 社会学 人口学 民族学 劳动科学 北京人口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法学 硕士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4.761 秒)
民族学(0304)是中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传统重点学科之一。1951年,创建民族研究室,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等参与了全国民族调查,为土家族、黎族等中东南民族识别做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先生创建了国家民委直属重点研究机构——民族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近年来,分别组建了“民族学人类学文献资料中心”和“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2006年获一...
在苗延秀、陈衣、姚舜安、范宏贵、张有隽、徐杰舜、周建新等前辈们的不断努力下,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06年获批设立,建设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策、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艺术、壮学与瑶学等6个研究方向,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其中,民族学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含校外硕士生导师),主要开展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华人华侨、人类学、民族社会学、民族志考古等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
社会保障主要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基金及其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内容、项目分类和社会功能,揭示社会保障活动的体制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本学科方向主要关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农民健康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大重点领域,重点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问题,形成了“聚焦民生、靶向突破”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特色优势。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硕士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学校重点学科。该学术梯队是省级学术梯队。本学科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对广大党员群众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别研究高等学校大学生德育工作规律与体系。本学科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不仅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
1950年代,青海民族大学师生参与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等重大国情调查,社会学研究扎实起步,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民主改革、政权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2004年人类学获批硕士学位二级学科,迄今已招收十二届硕士研究生,设有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族群关系研究、都市人类学、族群关系与区域文化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2018年获批社会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国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6个二级学科,现设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5个专业招生。本学科在已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长期以来保持稳步发展,出版、发表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此基础上,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本专业全国最早六个博士点之一。2006年获全国首批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才培养类型分...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点于2014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知识技能的高层次社会工作管理性人才,主要培养高校领域的“学校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组织管理方向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人才。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隶属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序列,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任教师。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校内导师多由资深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兼任,校外导师一般由知名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实践基地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与市内多所优质中小学签订有合作协议。
本专业侧重于人口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它的专业优势在于人口学、经济学与环境、资源科学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人口与粮食安全,生态脆弱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等。
政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在强调掌握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党政干部和高层次理论人才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最终培养出品德优秀,适应我省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进步,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党政干部和高层次理论人才。
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及一系列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员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党性修养水平,掌握比较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所学的法律知识研究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国际政治专业是我校的新兴优势学科,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主要从事俄罗斯政治与外交、大国关系与国际战略环境、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等专业方向的研究。俄罗斯政治与外交研究方向,侧重研究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变革和对外战略,主要涉及俄罗斯政治变革的总体走向、俄罗斯国家权力体制的形式和特点,俄罗斯的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环境与对外战略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理论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三年学习中,通过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分析当代外国政治制度和政府管理,使受教育者熟练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