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国际动态 史学”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美国史学家海登·怀特去世——曾主导西方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图)
历史学 历史哲学 元史学
2018/3/7
海登·怀特是当代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自1955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开始学术生涯。海登·怀特广泛吸收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比喻理论来分析历史文本、作者、读者,揭示意识形态要素介入历史学的种种途径。怀特主导了1970年代以后历史哲学领域中的语言学转向,并将历史主义思想带入文学批评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学术共同体与美国外交史学的创新转型
美国外交史学 学术共同体 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学会
2021/9/7
美国外交史学术共同体萌芽于196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学科危机的1970年代和1980年代,成熟于冷战后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由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学会、学术刊物和电子网络共同构成的学术交流空间。这一学术共同体从凝聚学科身份和同仁智慧,奠定文献和史料基础,培育学术新人和研究新范式,繁荣同行评议和学术讨论,推动学术活动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推动学科创新转型的作用。
187名国际知名史学家给安倍“补课” 促安倍正视历史
日本政府 慰安妇 补习课 安倍
2015/5/29
187名国际知名的史学家5日联名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出公开信,敦促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明确道歉。梳理这封公开信,史学家们不仅理据充分地讲述“慰安妇”问题确凿证据从何而来,还要求日本政府“大胆直面”历史,好似给安倍上了一堂历史“补习课”。
美国宪法史研究的新视野:史学与法学的对话
美国 宪法史研究 史学
2014/11/3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美国宪法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来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既有中国学者所做出的原创性研究,也包括大规模的学术翻译作品。但在看到学术成绩并且为之欣喜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美国宪法史作为一个科研领域所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处。我们的学术积累尚且不够深厚,基于原始材料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还相对少见,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美国宪法史研究的领域内继往而开来,如何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美...
国际史学会会长等与中国史学会领导举行座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史学会 国际史学会
2007/1/12
应中国史学会之邀,国际史学会会长何塞·路易·佩塞特、秘书长让-克劳德·罗贝尔近日来华访问。2006年12月20日,何塞·路易·佩塞特和让-克劳德·罗贝尔与中国史学会领导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科相关所领导就合作事宜举行了非正式座谈。
《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中文版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学理论 《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
2006/4/3
值2006中国意大利文化年之际,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出版社、哲学所共同举办的“《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中文版发布会”2006年3月22日在意大利驻华使馆举行。据介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共五种,包括两卷历史理论著作和三卷史学著作,即《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和《那不勒斯王国史》、《1871~1915年意大利史》、《十九世纪...
“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献礼
中国意大利年 译作 历史学
2006/3/24
日本女性史学者江上幸子教授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作学术交流
日本菲利斯女子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金陵女子学
2006/2/25
2006年2月20日,日本菲利斯女子大学女性史学者江上幸子教授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访问。日本菲利斯女子大学(横滨女子大学)成立于1870年,与金女大同为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所创办,是日本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女子大学。
北京大学新闻网2005年11月19日报道 斯波义信北京论坛历史分论坛邀请的著名日本学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花白的头发,一身朴素的灰色西服,温和谦逊的举止,他是国际著名宋史学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前所长、大阪大学和国际基督教大学的教授。
世界级史学论坛关注亚洲古代文明
北京大学 史学 亚洲古代文明 秦始皇三十六郡
2005/11/18
“历代传记资料关系数据库有什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怎样运用新技术手段使中国历史走向世界?”“研究古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代意义又在哪里?”2005年11月16日下午,中西史学家们在北京饭店齐集一堂,共同探讨东亚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史相关问题。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国际史学研讨会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史学 国际史学
2005/11/3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国际史学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8-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史学史是历史学发展的脊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局中,具有数千年历史学研究传统的中国史学发展,是中外史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次会议围绕中国史学的传统、特点及其在新世纪的走向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包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方法和特点、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及其转型,以及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