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酮相关记录252条 . 查询时间(0.245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补充红三叶草异黄酮可以增强牛奶的抗氧化能力,为原生功能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2024年3月中旬以来,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套采用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成套新技术的工业化装置,在湖南石化实现满负荷生产运行,日产优质环己酮600吨以上,最高日产量超640吨,负荷达105%。该装置2023年12月15日建成投产以来,持续稳定生产合格的环己醇、环己酮、环己烷、粗乙醇等,其中环己酮累计产量超3.3万吨,为湖南石化己内酰胺新区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
2-吡喃酮-4,6-二羧酸(2-pyrone-4,6-dicarboxylic acid,简称PDC,CAS: 72698-24-9)是一种含有吡喃环的拟芳香二元羧酸化合物,具有和对苯二甲酸相似的分子结构,可以与各种二元醇、羟基酸等发生脱水缩聚反应生成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目前,以PDC为底物已经实现了多种聚酯材料的少量制备。通过测试,这些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粘结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鉴于这些优良...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制定的国家标准《饲料添加剂淫羊藿提取物中黄酮醇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3810-2024)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4年2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戴辉雄课题组通过开展基于芳酮C–C键活化的氘化反应研究,为合成氘代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提供了高效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Palladium-Catalyzed Deuteration of Arylketone Oxime Ether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2024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戴辉雄课题组于Angew. Chem. Int. Ed.发表了题为Palladium-Catalyzed Deuteration of Arylketone Oxime Ethers的研究论文,通过开展基于芳酮C–C键活化的氘化反应研究,为合成氘代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提供了高效方法。
轴突运输是指在神经元轴突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细胞器、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的定向移动,确保这些物质在神经元不同部位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轴突的货物运输依赖于微管轨道和分子马达蛋白。神经元内部的微管网络提供重要的通路,使得细胞器、蛋白质和其他分子能够在神经元各部位之间进行有序运输。分子马达介导的轴突运输确保神经元内部物质的正确分配和交换,对于维持神经元结构的稳定性、突触功能维持、神经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重点实验室(海南)朱健康院士团队牵头利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GRAND editing在水稻基因组中实现了DNA片段的精准敲入和替换,恢复了籼稻敏感品种的三酮类HPPD除草剂抗性,为利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新型种质提供了应用实例,为水稻和其它农作物重要基因功能分析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11月23日,相关成果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
大豆营养价值丰富,不仅优质植物蛋白和植物油含量很高,还富含享有“植物雌激素”美誉的大豆异黄酮。同时,随着鲜食大豆以及豆腐、豆干、豆奶等豆制品的日益流行,糖分含量也成为评价大豆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追寻增值型高营养附加大豆品种选育的过程中,高异黄酮和高糖大豆品种的选育成为了重要的突破方向。
有机硼酸易于获得且对环境友好,在过渡金属催化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等研究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功。然而,人们仍在努力推动成本较低金属甚至不需要金属参与的有机硼酸反应类型研究。分子内硼迁移反应(如1,2-硼迁移的Matteson反应和1,4-硼迁移的Petasis反应)的发展极大满足了无金属条件下的硼酸合成应用需求。该类硼迁移反应通过硼位点的碳基团向分子内高亲电位点(如 -离去基团或亚胺...
阿扎菲酮 (azaphilone) 是一类含有吡喃醌母核或其变体的聚酮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Acremolactone B (1) 是Sassa等在真菌Acremonium roseum I4267中发现的结构独特的阿扎菲酮型天然产物,含有一个四取代吡啶环和五个连续手性中心。该分子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但它的自然稀缺性限制了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
类黄酮是茶树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不仅是茶叶重要风味品质及健康属性形成的物质基础,而且在茶树的防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黄酮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在茶树等植物的抗虫中发挥积极作用。黄酮醇在茶树中主要以糖苷形式储存,但截止目前其糖苷化机制及在茶树抗虫中的生理功能仍不清晰。
2023年10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盖钧镒院士团队和许冬清教授在Plant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题为“The GmSTF1/2-GmBBX4 negative feedback loop acts downstream of blue light photoreceptors to regulate iso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soy...
2023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团队在mLife期刊发表题为“Dual functions: A coumarin–chalcone conjugate inhibits cyclic‐di‐GMP and quorum‐sensing signaling to reduce biofilm formation and virulence of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
近日,化学与药学院谢卫青教授、魏宏博副教授在吲哚2-酮的不对称催化反式异戊烯基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atalytic Asymmetric Revers-prenylation of Indole-2-one Enabled a Concise Synthesis of (-)-Debromoflustramine A”为题在线发表在《Organic Letter》上。化学与药学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