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力地质学”相关记录276条 . 查询时间(4.087 秒)
《气候与环境研究》2021年第26卷第3期目录。
长期以来,热带亚洲被认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源头。为寻找热带低纬度新生代植物化石,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联合泰国清迈大学在泰国北部开展了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工作。
科学家预测乌什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概率(图)
地震 预测模型 人工智能 分布预测
2025/1/6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月23日2时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最高烈度达到Ⅸ度,新疆喀什、伊犁、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震感强烈。
美国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研究显示,全球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冰盖自1985年至今已损失约5091平方千米的冰。虽然这个量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冰损失可能会影响大洋环流和全球热能分布。
中国科大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图)
球地幔运转 地球化学 地质历史
2023/8/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2023年7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熟悉偏光显微镜的各部分的构造和作用,掌握其使用、校正和保养方法。了解偏光显微镜下晶体的各种光学现象产生的原理。掌握在偏光显微镜下常见造岩矿物的鉴定方法。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AS Colloquia & Seminars:斜坡上浅水波的研究进展
斜坡 上浅水波 泄洪渠
2023/5/6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基础地质研究团队对四川叙永石坝栖霞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室内进行了碳酸盐岩微相、碳-氧-锶同位素、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研究,发现叙永地区空谷阶碳酸盐岩一些关键地球化学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变,指示古盐度上升、海水温度下降和还原性增强等。
SB:从沙漠到香格里拉 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图)
沙漠 香格里拉 青藏高原东部 隆升历史
2023/1/16
綦超等-JGR:晶粒尺寸对冰的“位错蠕变”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图)
晶粒尺寸 位错蠕变 冰
2023/1/16
可变形板块运动和地表动力地形是板块与地幔耦合的重要指示标志。东亚陆缘(图1)深部以地幔过渡带内发育大型水平板片为特征。然而,这一特征的板片结构是如何演变的、它又如何与板块运动、板内变形和动力地形相耦合,人们对其知之甚少。
中国二次青藏科考分队完成海拔逾4700米公珠错科考作业
中国二次 青藏科考分队 4700米公珠错 科考作业
2021/7/20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科考分队完成浪错采样任务后,在高原上经过7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18日早晨抵达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逾4700米的公珠错开展科考工作。
202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团队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和“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个人)”称号,以表彰其率领团队扎根青藏高原,在大陆碰撞、高原隆升及其远程效应领域做出的系统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为获奖者代表颁奖。“青藏高原碰撞隆升研究集体”由丁林院士领衔,白玲和裴顺平等20位同事为主要完...
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18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及地质学研究表明,一直到约5900年前,也就是提洛尔冰人(即“冰人奥茨”)出生不久前,海拔3000米到4000米的阿尔卑斯山峰顶可能都是无冰的;当时,新的冰川正开始形成。研究结果显示,只有阿尔卑斯山最高峰(海拔4000米及以上)在当前地质时期的整个阶段都是被冰覆盖的——当前地质时期是指从约11650年前开始的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