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60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0.175 秒)
已届甲子的“共和国文学”,尽管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留下了颠踬顿踣的履痕和足以引发的思索。所有的经验、教训、问题和得失,都构成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梳理与总结,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工作者不可拒绝的承担。《共和国文学60年》一书,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一份微薄的献礼。
2022年11月2日,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接力出版社承办的“第三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第三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后文简称接力杯“双奖”)截稿60天倒计时暨“双奖”成果巡礼活动在北京举行。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接力杯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中国出版协会儿童阅读联盟主席李学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张国龙,儿...
“清水江文书”是贵州清水江地区苗族、侗族、汉族等民族数百年的生产、生活实物见证和历史真实记录,是他们不断调整、分配资源和财产的法权表达,被誉为“珍贵的世界级记忆文化遗产”,向来受到相关学界重视。在12月12—13日凯里学院举行的全国清水江流域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第二辑和第三辑的发行仪式。《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第一辑出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全国通报表...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和获提名奖名单。其中由北京大学申丹、王邦维担任总主编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和韩毓海所著的《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叶朗主编的《中国美学通史》、钱乘旦担任总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王恩哥与人合著的《水基础科学理论与实验》获图书奖提名奖。
2017年10月10日,《文学评论》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江到会祝贺并讲话。张江强调,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学评论》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重要的观点、思潮、学派由此出发,许多重要的理论工作者在这里成长。面对新的时代,希望《文学评论》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凝聚广大文学工作者,跟党走,讲党的话,...
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出版座谈会”于12月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对于中国的外国文学学术史建构和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出版品质。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纪念大会。事实上,我跟《文学遗产》也有三十年的学缘。刚才听了专家们的发言,大部分都是我的学长,而且很多我是有幸聆听教诲的。比如说徐公持先生在80年代跟我谈一篇稿子,虽然稿子没有采用,但徐先生写了三页密密麻麻的回信。正是这封回信,对我今后走上这条学术研究的道路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我第一篇发表在《文学遗产》的文章,是陶文鹏、张奇慧两位先生编辑的,这对我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自信心是一种很...
尊敬的各位前辈、老师,各位学长、同道,特别是今天下面坐的许多是我敬慕的大家、熟悉的朋友,一些人已经年未见,不能一一打招呼,在这里一并致意! 很高兴来参加这个纪念会。我曾跟随已故的邓绍基老师攻读古典文学博士学位,是文学所的学生。我供职的中国作家协会又与《文学遗产》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1954年《文学遗产》创刊时,主办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两年后古典文学部撤销,《文学遗产》改由北京大学文学研...
首先必须说一句吉祥话:受中华书局总经理、《文学遗产》编委徐俊先生的委托,我代表中华书局,向《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大庆致以诚挚的祝贺! 中华书局与《文学遗产》可谓渊源深厚。该如何表述我们两家之间的关系呢?我昨晚在准备今天的发言时,为此颇费思量。
在庆祝《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自读书时代开始,就受到《文学遗产》关心和引领的古典文学研究者,我感到由衷的激动。这样的感受,并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许多年轻的学者、学生,他们今天虽然没有来到这个会场,但是,在微信里,在电邮中,他们转发着《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的各种纪念文章,表达着对这份杂志的祝福。有时,围绕一位前辈的回忆,围绕一张刊物的老照片,身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会一起热烈地讨论,分享...
《文学遗产》创刊已经一个甲子了。我们这代读着《文学遗产》长大的学者们在庆贺它的六十大寿时,难免会有无限感慨。因为我们的学术生命里程始终是伴着《文学遗产》同行的,尤其是在1980年《文学遗产》改为期刊以后,它见证了几代学人的成长和衰老,我们也见证了它的成就和辉煌。
《文学遗产》创刊一甲子,这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感激陈翔鹤、余冠英等前辈学人的创立之功,他们为国家文化事业留下了一份重要的遗产。我们也要感谢今天正为刊物奔忙的中青年一代,你们的付出将为历史所铭记,成为传承和发展这一份遗产的功臣。中国的文学遗产本身非常丰富,其中的宝藏采掘不完,提炼不完,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树立民族新精神的无尽资源。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文学遗产,所以《文学遗产》杂志大有可为,前景无限...
感谢《文学遗产》能够让我这个年老且病之人来参加这个会。编辑打电话让我说几句话。前面两位发言人都是我在北京大学的学长,我想说的是,《文学遗产》对北大中文系学子们成长的一点体会。我是1955年到北大中文系读书,《文学遗产》是1954年创刊。我到北大读中文系,和很多读中文系的同仁不一样。我当时没有做作家的愿望,我也没想当诗人。所以到了北大以后,除了政治的干扰之外,我读的书主要是古代文学,这也决定了我未来...
前一阵,原文学所党总支书记王平凡同志找我了解几个事,例如王伯祥怎么进入文学所的,俞平伯进文学所以后组织上给他安排的研究工作项目是什么,等等。王伯祥已经92岁的高龄了,还念念不忘地要写回忆录,要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我比王平凡小十岁,我觉得,受到他的鼓舞,我也有必要整理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以回忆录的形式把我经历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尚不为人所知的事情)记录下来,告诉大家。我有义务做这样的事。下面我讲五...
《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年了。我是它最忠实的读者,也是它最早一批作者之一。1954年4月12日,作为《光明日报》专刊的《文学遗产》周刊第四期上发表了我的习作《从神话传说谈到〈白蛇传〉》,从此我和《文学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主编陈翔鹤先生,亲自到北京大学学生宿舍来访问,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组稿,我们班有好几位同学就成了《文学遗产》的作者或通信员。早期作者中我们同班同学如李厚基、沈玉成、金申熊(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