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 医学相关记录434条 . 查询时间(3.044 秒)
福建的近代中医教育始于“三山医学传习所”.该传习所由福建名医陈登铠创办,1911年11月获得内务部批准,1917年8月5日正式开所.陈氏在传习所成立之前,即已开始编写相关教材,并为后来的传习所采用.传习所学制4年,每学年3个学期,开设课程23门,中西医皆有.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都体现了陈氏“以中医为本,据西医为补助”的理念.这也反映了当时中西医汇通的时代趋势。
从1912年到1927年15年间,几次学制改革初步奠定并逐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则没有具体规划.针对学制的不统一以及中国社会现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级制”医学校制度.经过广泛讨论,两级制医学校最终得以确立,从而形成了精英与大众教育共存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医学人才缺乏的状况。
在西方的学科分类进入中国之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发生背景的中医学表现出一定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兼具“医学”与“史学”特征.西方的学科分类被引入后,中医学归属于医学,属科学范畴,而中医史学则归属于历史学范畴.自此,在学科化背景下,中医学开始日益突显其医学色彩,而原有的“历史传统”开始被剥离.但是,由于中医学至今尚没有完成西方意义上的学科化,仍需要对其历史进行回顾研究以促进其学科化.这种为中医学科化服...
李建民先生著《华佗隐藏的手术:外科的中国医学史》一书,已于2011年3月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福建中医药大学刘德荣教授主编的《福建医学史略》一书,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1年8月正式出版。全书40.9万字,共分8章,以历史发展为主线,编写跨越数千年,既系统反映了从原始时期至近代福建医学发展的历史概貌,又对各个历史时期医学的主要成就、名医的贡献和医学著作的学术价值等进行具体评述。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3届1次学术年会,于2011年7月31日——8月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41篇.7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先生、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领导郑嵘女士应邀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中国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先生、德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文树德先生、英国国著名医史学家马伯英先生出席了大会并进行了大会交流.日本医史学会、韩国医史学会为大会致贺并特意赠送了花篮。
2011年9月18日,“中古方书:医学史、书籍史和社会史的解读”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研究中心的荣新江教授主持开幕仪式,人民大学青年学者陈昊致欢迎辞。
虽然外科医学在实践上与内科医学一样古老,但在英国,直到近代早期,外科医生根本算不上是正规的医生(当时毕业于牛津、剑桥的内科医生被看作是正规医生).外科医学的显著特点是它涉及到切割、手术等处理人体外部的不适.外科医生的职责是进行手术,接合骨折、治疗意外伤害、皮肤病及妇科疾病.外科行业在麻醉技术发明之前(甚至之后)都要求速度、灵巧、力气和专门技术。
医学史与医史学     医学史  医史学  医学史学学       2017/3/22
医学史,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医史学,则是对医学发展客观过程的记述、阐释和评议.医史学,即医学历史学,由于语言表达习惯而常被称为医学史.就学科属性而言,医史学属于历史学而不是医学,可以借鉴历史科学,划分为以客观医学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医史学”、为具体医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医学史料学”、以医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学学”。
陆渊雷( 1894-1955)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医科学化”的积极倡导者.日本汉方医对“中医科学化”思想的影响,是近代中国全方位学习日本在医疗领域的体现.陆渊雷在“诸病皆中毒说”、“科学阐述仲景学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疗论”、“伤寒六经非经络说”、脉诊的价值、五运六气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观点,与日本汉方医存在着渊源关系。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努力推出更多的科普精品,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特设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在中国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讲话中要求,要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把那些成就突出、贡献卓著、
2011年1月19至20日,"中日韩传统医学文献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东方花园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立项的"中日韩医学文献交流研究"课题组主办,旨在增进各国学者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推进各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共同发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50余位学者、嘉宾参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司副司长王笑频、局办赵明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麻颖副书记等出席了会议。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是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独立出来的专门资助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基金会.该基基金会建立之初,资助目标是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长期发展奠定系统的、坚实的、高水平的基础.在这个目标下,CMB资助建立了当时在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除此之外,1914-1919年间,CMB还对中国的其他医学院和教会医院提供了资助,同时为医学教育人员和医疗人员的提供进修...
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为相,于国子监内置医学,不再隶属于太常寺.学制3年,设立"三舍".其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秀者,给以八品、九品官职,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进入医学领域.蔡京为相后,分别于崇宁五年、大观三年、政和二年,三度被罢,又三度被启用.受蔡京沉浮及政坛更迭的影响,相关政策数次变更,隶属于国子监的医学也因之而三置三罢。
日本京都大学附图书馆富士川文库藏有1749年刊印的樋口道与所著<韩客治验>一书.此书详细记载了1748年夏樋口道与受官府之命为朝鲜通信使治病的经过,对14名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诊断以及用药等都有详细汇述.由其记载可知,朝鲜通信使患病种类多样,而日本汉医樋口氏诊断明确,理论知识扎实,用药经验丰富,且治疗方法灵活.<韩客治验>比较翔实地反映了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医学交流活动,是日朝医学交流史的生动写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