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理学 酮相关记录1352条 . 查询时间(0.283 秒)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荞麦代谢调控与逆境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苦荞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功能鉴定和抗逆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苦荞是一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药食同源小杂粮作物,其黄酮合成途径中仍存在尚不清楚功能的关键结构基因。研究团队基于苦荞基因组数据挖掘,获得一个隶属于CYP75B家族的黄酮3’-羟化酶候选基因FtF3’H1。该基因在苦荞毛状根、烟草和拟南芥等植物转基因株系的过表达分析显示,其...
2022年1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从蜂花粉中新发现多个酚胺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为开发蜂花粉的功能食品和先导药物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2022年11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一个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可正向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为大豆异黄酮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杂志。
男性患急性肾损伤(肾功能突然下降)的概率高于女性。11月8日,《细胞报告》发布的一项基于小鼠的实验表明,这可能与男性睾酮水平较高有关。
烯胺酮(Enaminones)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烯烃,因兼具烯胺的亲核性和烯酮的亲电性,常用于合成含氮单杂环类化合物,同时,其作为潜在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也是许多药理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构件。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是直接构建碳-碳键或碳-杂键的理想策略,该策略无需预先官能团化且副产物只有氢气或水,具有合成简便、绿色环保等优点。2022年来...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董娟娥教授团队题为“Functional pleiotropism, diversity and redundanc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JAZ family proteins in jasmonate-induced tanshinone and phenolic...
2022年11月7日,加工所食品生物工程创新团队首次实现了以廉价甘油为碳源的大豆异黄酮-染料木苷的生物合成,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genistin from glycerol by constructing and optimizing Escherichia coli”为题在国际生物合成领域权威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IF=8.8...
黄酮是一类主要由植物产生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工业、食品和制药行业应用广泛。柚皮素作为一种平台化合物,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在植物和细菌中,以对香豆酸(p-CA)为前体,经对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III型聚酮合酶查尔酮合酶(CHS)催化生成柚皮素查尔酮,而后在查尔酮异构酶催化或pH改变自发异构化生成柚皮素。真菌中曾报道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但其合成酶和途径鲜有报道。
黄酮是一类主要由植物产生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工业、食品和制药行业广泛应用。柚皮素作为一种平台化合物,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在植物和细菌中,以对香豆酸(p-CA)为前体,经对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III型聚酮合酶查尔酮合酶(CHS)催化生成柚皮素查尔酮,然后在查尔酮异构酶催化或pH改变自发异构化生成柚皮素。真菌中曾有报道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但其合成酶和途径鲜有报道。
黄酮是一类主要由植物产生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工业、食品和制药行业广泛应用。柚皮素作为一种平台化合物,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在植物和细菌中,以对香豆酸(p-CA)为前体,经对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III型聚酮合酶查尔酮合酶(CHS)催化生成柚皮素查尔酮,然后在查尔酮异构酶催化或pH改变自发异构化生成柚皮素。真菌中曾有报道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但其合成酶和途径鲜有报道。
二苯甲酮和呫吨酮是具有C6-C1-C6碳骨架的两类多酚化合物,由于其光物理特性,在工业和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在自然界中,二苯甲酮和呫吨酮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但是这两类化合物中的绝大多数(约80%)主要是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藤黄属(Clusiaceae)树木的可食用果实中富含二苯甲酮和呫吨酮,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藤黄果和山竹(水果皇后)是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当地人食用这些水...
2022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和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碳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直接电催化一氧化氮和环己酮加氢偶联构建C=N键合成环己酮肟的新过程。
2022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和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碳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直接电催化一氧化氮和环己酮加氢偶联构建C=N键合成环己酮肟的新过程。
如果说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微型工厂,那么细胞内的酶就是这个工厂内的机器。这些纳米级别的机器无时不刻地催化着细胞内的多种化学反应。天然的生物催化体系通常在微生物细胞这个微型工厂内形成物理上、空间上组织有序的多酶复合体、酶分子脚手架或反应微区,这种类似机器组装的高度组织性带来了高效的催化能力。然而,人工构建的合成体系多不存在高效的组织性,由此引发的目标途径合成效率低、代谢流不平衡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