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森林生态学相关记录846条 . 查询时间(2.149 秒)
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沙尘释放源区之一,是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沙林中心防沙治沙四十余年的主战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体系作为“三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减弱区域风沙灾害、调节局地小气候、促进河套地区农林牧业的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包括森林碳汇在内的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当前,公益林是我国森林碳汇的供给主体。公益林保护政策不仅改变了经营者对森林的利用方式,而且其保护效果也显著影响着我国森林碳汇的供给能力。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公益林保护政策的碳汇价值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搜集了全国12个代表...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是我国特有的“花果兼用”经济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盐碱等优点,集食用、观赏、药用、生态、工业价值于一身,在2022年来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光照和水分通常是限制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生长的主要因子。由于生长与防御之间存在权衡,环境胁迫诱导生成的防御性次生代谢物(如黄酮类和萜类)可能会影响马尾松的生长。但在这两类次生代谢物水平上马尾松对遮阴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干旱和遮阴胁迫60天的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材料,利用代谢组、转录组和13CO2脉冲标记技术对类黄酮和萜类化合...
如何准确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对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是生态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然而,关于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不同空间尺度的物种分布和聚集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受到关注。森环森保所通过探索生物因子对森林生态策略谱的影响,以期加强我们对植物种群适应表现和群落特征的认识,提高我们预测物种对环境变化响应的能力。
谢宗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学位。现任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科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站长。迄今发表论著100余篇(部),2009年获得国务院三峡办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动态与生态保护研究组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
马克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植物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到植物所工作。1997年入选中科院“引进人才计划”。在Science、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y Letters,Ecology,Glo...
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网络管理学科组主要围绕陆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观测与模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森林生态连清、生态GDP核算、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学科组牵头制订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等10余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主持和参加了“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
森林生态学科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动态变化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主要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态、初级生产力和碳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机制及尺度效应,定量分析森 林植被对地表碳、氮、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建立植被格局-生态过程-空间显现的多过程、多尺度耦合模型,提出满足区域生态安全的森林植被结构及景观优化 配置格局的科学方案。
植被与恢复生态学科组主要研究方向:恢复生态学:以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干扰体系分析,判断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分析恢复的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研究不同物种对不同生境的生态适应性,以潜在植被为基础,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西南地区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近几十年来,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2009—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此次极端干旱事件导致了植被生长和生产力急剧下降,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利用遥感数据分析不同植被对此次干旱事件的韧性。
2022年6月6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团队在林学领域TOP期刊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森林生态和管理》)连续发表题为“The effects of stand age on leaf N:P cannot be neglected: A global synthesis(林龄对叶片氮磷比的影响不容忽视:全球整合分析)”(2022)、“Tree stoichiome...
2022年5月18日,亚林所在生态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发表题为“Foliar dust particle retention and metal accumulation of five garden tree species in Hangzhou: seasonal changes(杭州五种园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和重金属积累特征:季节变化)”的研究论...
松材线虫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毁灭性的有害生物之一,由其引起的松树萎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实现病原的有效、快速、准确检测,可以从根源上控制病害的扩散蔓延,也是松材线虫病防治的首要工作。形态学鉴定方法易造成误判、漏判,难度较大,基于PCR的分子检测技术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无法满足林业一线和检验检疫部门对病原实时实地的快速、便捷检测的需求。
云杉八齿小蠹是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爆发成灾时会对欧亚大陆云杉林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有关课题组合作研发云杉八齿小蠹信息素智能缓释材料用于小蠹生物防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