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相关记录1622条 . 查询时间(3.418 秒)
采用电化学方法电沉积制得不同形貌及粒径的纳米锑颗粒,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OP10对纳米锑颗粒表面进行了原位改性。通过TEM、XRD、FTIR等方法对纳米锑颗粒的形态、物相和包覆效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锑颗粒的制备具有时间效应和电流效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加长,纳米锑颗粒粒径变大,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团聚现象;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纳米锑颗粒的形成。纳米锑颗粒的表面改性,主要是...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了搅拌摩擦焊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搅拌工具与被焊材料之间的相对运动,并结合焊核区金属组织形貌对搅拌针前缘金属流动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工具与被焊接板材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现象。并且搅拌针对其前缘金属作用的一个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平台阶段和进给阶段。在进给阶段前缘金属流动方式主要以整体流动的方式进行。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TC4DT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在温度850℃~1000℃、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40%~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建立了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950℃以下的较低温度变形时应力软化现象非常明显,变形机制和热变形激活能不同于950℃以上的较高温度变形机制;在950℃...
研究TB-13钛合金在β单相区热轧变形过程中不同变形量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进行了32%,50%,59%和75%变形量的热轧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合金热轧变形后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TB-13钛合金在热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发生机制是连续动态再结晶。当变形量为32%时,沿着轧制方向存在拉长的扁平状原始β晶粒,晶界平直,晶粒内部存在大量无规则位错和胞状结构位错。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本文研究了气体保护条件下, 常规熔铸的Mg-Gd-Y-Zr合金中夹杂物的形貌、分布及形成原因, 并通过计算分析了夹杂物的沉降行为. 结果表明, Mg-Gd-Y-Zr合金中有MgO或Y的氧化物为主的球状、簇状、不规则状、线状的复合夹杂物和含熔剂夹杂物, 夹杂物的平均尺寸为12.7 µm, 平均体积分数为0.26%. 夹杂物出现的频率随其尺寸增大而急剧减小, 尺寸在20 μm以下的夹杂物占...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在温度250~400℃,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研究了变形Mg-Zn-Mn-Y合金中含有不同增强相(I相和W相)对该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只含I相的合金I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峰值应力后发生断裂;在中高温度下,由于发生动态再结晶而表现出明显的流变软化。只含有W相的合金II在中低温...
利用TEM和拉伸实验研究了时效工艺对Ti-50.8Ni-0.3Cr(原子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SMA)显微组织和超弹性的影响. 随时效时间($t_{\rm ag}$)延长, 300 ℃时效态Ti-50.8Ni-0.3Cr SMA的Ti3Ni4析出相呈细小颗粒状, 400 ℃时效态合金的析出相由颗粒状逐渐变为针状, 500 ℃时效态合金的析出相由针状逐渐变为粗片状. 时效温度对析出相形态的影响比...
用极化曲线分析、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和浸泡实验的方法, 并结合XPS, XRD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新型医用Ti-24Nb-4Zr-8Sn合金在37 ℃的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与纯Ti和Ti-6Al-4V合金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37 ℃的Hanks溶液中, Ti-24Nb-4Zr-8Sn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与纯Ti相等, 并且钝化性能优于纯Ti和Ti-6...
TC21钛合金屈强比较高,回弹严重,冷加工比较困难,,所幸该合金具有超塑性,尽管如此,有关TC21钛合金超塑性系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具有优异性能的细晶钛合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4~8]。本试验研究了细晶TC21钛合金超塑性拉伸的力学性能以及细晶TC21合金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超塑性扩散连接技术。
通过硬度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Al4Cu1.3Mg0.9Si合金的析出强化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具有较强的析出强化能力;合金在160~220℃下时效,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加快,时效峰值硬度有所下降;合金在190℃时效态时,其主要析出相为S相,在190℃/24h时效态合金中还发现少量的方块状相;合金经190℃/24...
首先论述从淬火-分配(Q&P)工艺发展起来的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以及两者的差异, 总结Q-P-T钢从超高强度到高强塑性的发展, 对比先进新型Q-P-T工艺和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的差异和对钢力学性能的不同影响, 重点讨论在形变中残留奥氏体对超高强钢塑性增强的微观机制, 为先进高强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组织设计和控制的理论指导.
采用电磁悬浮熔炼的深过冷凝固技术实现了Ti48(at%)Al合金的深过冷,获得的最大过冷度为295K。采用红外测温仪记录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OM技术观察不同过冷度下凝固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深过冷凝固过程中的再辉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非平衡凝固路径。运用负熵模型、经典形核理论及瞬态形核理论,研究了Ti48(at%)Al包晶合金中初生相与次生相的形核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合金熔体的β(bcc...
采用2mm/min,4.5mm/min和7mm/min的抽拉速率制备了DD6单晶高温合金试棒。研究了抽拉速率对合金650℃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疲劳试样的断口形貌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随抽拉速率的增大,γ′相尺寸减小,一次枝晶间距差异不大,二次枝晶呈发达的趋势。抽拉速率4.5mm/min的合金650℃低周疲劳寿命最长。DD6合金表现为基本稳定的循环...
利用磁控共溅射法制备Al-Pb合金薄膜.运用SEM、EDS、TEM对薄膜成分、结构进行分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薄膜中Al、Pb原子的聚集状态.结果发现铅含量影响着Al-Pb合金膜的结构,靶材中Pb的原子分数控制在4%范围内时,薄膜中Al和Pb在纳米级范围内可以实现均匀混合,得到均质合金膜.随着Pb含量的增加薄膜中Pb原子会出现聚集,形成不均匀结构.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相一致.
采用挤压棒直接冷挤压的方法对7B50-T7451铝合金厚板进行了孔挤压强化,对比分析了其孔挤压前后疲劳寿命;并与第三代高纯7050-T7451铝合金厚板孔挤压强化效果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应力(XRD)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合金的疲劳断口形貌特征、微观组织变化以及孔表层的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采用4%~6%的挤压量对7B50-T7451厚板进行挤压强化可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