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通史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通史相关记录182条 . 查询时间(3.813 秒)
严复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     严复  进化论  选择  创新       2009/11/11
试图从理论思想层面和西文中译的角度,具体分析严复为何选择翻译《天演论》一书, 详细论证严复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吸收、借鉴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进化论理念完成译著并提出有特色 的新进化观,从而以新的世界观影响国人,实现富强和图存救亡的理想。还具体分析了严复进化论 的缺陷。
“盛世”中国的历史警示     中国  封建社会  盛世  乱与治        2009/9/29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3次公认的“盛世”。它们都是在前朝大乱之后,经过新一代封建统治者们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最终实现新的大治的结果。汉朝的无为而治,唐朝的居安思危,清朝的乾纲独揽,以及盛世之朝推行的轻徭薄赋、广开言路、任用贤才、崇尚节俭、完善法制、团结异族等,堪称治国兴邦之道。而后继乏人、固步自封、溺于安乐、苛政当令,是盛世显危的源头。  
柳诒徵《国史要义》探津     国史要义  柳诒徵       2009/9/18
20世纪前半期历史学家,兼具“部聘教授”与“中央研究院院士”两项荣誉的,除陈寅恪外,唯柳诒徵一人。[①]《国史要义》则是“先生文史学之晚年定论。”
中国通史编著百年回顾     编著  中国通史  20世纪        2009/9/18
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编纂,孕育于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每当民族危难或时局急剧转折之际,都会有新的高潮迭现。三个时期的演进,既反映出新史学多重色彩的风云际会,更是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时势跌宕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各个时期史家对时代问题的感悟及其应对。21世纪中国通史的编纂,笔者以为,还是绕不过百年通史名家苦心思考和艰难探索的基本路向。细细咀嚼诸名家学术感悟及其编纂经验,不忘前事之师,理应成为驱动新世纪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本报自今日...
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历史学有着怎样的价值?这是关系到历史学研究环境问题之合法性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与历史研究的一致性上。环境问题关乎自然,但实质上却是一个社会历史问题,它具有累积突发、性质复杂、责任具体、影响持久、治理艰难等特点,这些都可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视野。在以往的环境问题研究中,历史学已经显露出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关注多重社会因素间的联系,挖掘深层次的文化根源,细腻...
从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学界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似成蔚然大观之势,但实际上当中国后学的始作俑者从西方现代理论自我反省的边缘地带获得沟通两个世界的合法通行证时,却抛弃了后现代理论本应具备的有效反思能力;其后风行于中国大陆学界的各种"后现代"理论,不但在西方的各色殖民话语面前显得身份暧昧,又与中国自身文化脉络中的种种遗绪纠葛不清,同时还不知不觉地承担着在中国将现代化叙事进行到底的...
文章以中国史研究为中心,分析了当前日本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前沿与方法,探讨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强调历史研究要加强田野调查方法的使用。
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     中国通史  编纂  百年  回顾       2008/8/22
20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编纂,孕育于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每当民族危难或时局 急剧转折之际,都会有新的高潮迭现。三个时期的演进,既反映出新史学多重色彩的风 云际会,更是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时势跌宕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各个时期史家对时代问 题的感悟及其应对。21世纪中国通史的编纂,笔者以为,还是绕不过百年通史名家苦心 思考和艰难探索的基本路向。细细咀嚼诸名家学术感悟及其编纂经验,不忘前事之师, 理应成为...
二十多年前曾在哈佛大学以“中共农村根据地(1922-1949)”为主题举办过一次著名的会议。那次会上,霍夫海因茨(Roy Hofheinz)尖锐地批评了对他的观点进行质疑的众多年轻学者。 他遭到质疑的观点是“革命或反革命之成功的条件基本是人们行动的产物,而不是社会结构、经济或人口学的确定不移的事实。”(霍夫海因茨,1977年著作,序言)。在此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几种研究革命的社会史方法被提出来,...
百年国史有新篇     新篇  国史       2008/6/17
由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已于近期问世,堪称我国史坛的一件盛事。粗阅一二,深佩其厚重非同寻常。要而言之,可知其特色有三: 一、 通贯近代,规模宏大 回首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之长河,为期110年的近史历程不可谓不短,然其复杂性与苦难成正比,二者均已超过以往任何朝代与时段。民国以还,近代国史论著与教材层出不穷,前后已逾百种,通贯晚清与民国凡110年者却罕如麟角。究其原因,非不欲也,实不易...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向。一是从“西方中心主义”到“中国中心观”的转变,二是从“中国中心观”到“时空双向交叉比较史观”的转变。前者以柯文为代表,探讨了中国史研究中以何者为参照系的问题;后者以加州学派王国斌为代表,探讨了单向度参照系的科学性和如何比较的问题。从比 较史观而言,“中国中心观”蕴涵的方法论意义即是要摆脱中国史研究中被动、片面而绝对地以西...
通史贵在“通”     中国近代史  通史  研究       2008/5/15
近些年来,在广大史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中国近代史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在专门史研究领域,更是成果迭现、精彩纷呈,不少著述独辟蹊径、观点新颖、资料翔实,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但稍感遗憾的是,除几部教材而外,真正堪称“通史”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尚不多见。就此而言,由张海鹏研究员主编的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可以说是目前惟一一部以马克思...
朱政惠教授的《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海外中国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是朱先生“这些年从事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一个成果结集”,正如书名副题所提示的那样,完整展现了其发凡起例的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理论以及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实践。
一、农民与帝国 1、帝国是暴力竞争的产物 当掠夺性活动的利益高于生产性活动、并可以长期保持稳定之时,人类社会便出现了以暴力掠夺为专业的群体,出现了这种分工的社会表现形态——“暴力-财政实体”[1]。暴力-财政实体内部有暴力赋敛集团和福利生产集团[2]。暴力-财政实体内部的各种正式关系,总是由最强伤害能力的拥有者规定或认可的。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权利安排,从政权到产权到种种人身权利,都是暴力保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