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学原理 人口经济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学说史 人口史 人口地理学 人口生态学 区域人口学 人口系统工程 人口预测学 人口规划学 人口政策学 计划生育学 人口统计学 人口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人口学相关记录5700条 . 查询时间(4.328 秒)
文章利用197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收入分化情境下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增长,原因在于“资本—技能互补”关系降低了在当期接受教育的相对成本。(2)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弱化资本积累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效应,当城乡收入比超过2.05的临界值(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后,这一激励效应会逐渐消失。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框架,采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度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整体、区域比较、流域内部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格局,并采用传统核密度和随机核估计方法揭示其演进趋势和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低增长”与“不平衡”的双重特征,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流域内部大多数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技术效率恶化成为掣肘因素,高...
文章构建了引入人口规模约束的产业集聚函数,探讨不同的人口规模区间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理,利用2004~2017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进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当城市人口规模在147.59万~211.71万时,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产业集聚模式均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下时,城市产业宜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上时,城市产业宜选择...
文章基于2018~2050年中央调剂模拟方案实施效应的实证检验,提出将省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均衡作为中央调剂制度的最优政策目标。研究发现:(1)调剂比例与省际养老保险结余差距之间的关系呈“U”形变动趋势,且省际结余差距最小时对应的最优调剂比例为4.54%。(2)现行调剂方案实现了全国更大范围内的基金余缺调剂,有效地缓解了多数省份的收支负担,2020年省际基金结余方差比调剂前降低了63.01%。预测期...
文章将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划分为站起来(1949~1977年)、富起来(1978~2011年)和强起来(2012~2019年)3个重要历史时期,按照“7个有所”的基本框架分析新中国70年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7个有所”的进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2)“7个有所”之间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3)70年民生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4)资金来源多...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
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差异与参保地点差异两个维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卫生服务利用,无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参加何种社会医疗保险,在居住地参保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
文章基于2006~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与国家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与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者技能失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高学历劳动力供求失衡,这不仅降低了高等教育人口从事高技能工作的概率,也通过挤出效应对非高等教育人口的就业质量造成了消极影响。在高等教育人口内部,大专与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会相互挤占对方的就...
鉴于传统的同质性生产函数无法完全准确描述中国省份间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利用30个省份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从人口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解析,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进行了核算。三类别有限混合模型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存在3种异质性增长路径,不同路径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城镇化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劳动力对经济...
美国通过完善的移民政策和优质的经济社会环境享受着移民红利,这对亟需国际优秀人才和完善移民政策及服务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1998~2016年美国州际面板数据,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图、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刻画中国移民区位选择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引力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在美中国移民区位选择以西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主,分布重心随时间东移,并向南部沿海和内陆...
基于欧盟统计局关于欧盟内部移民的相关数据,文章对欧盟内部移民的流动特征和就业质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以来欧盟内部移民流动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流动方向表现为从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流入老成员国,部分发达成员国经济形势恶化导致人口流出加剧,流入老成员国的移民出现回流现象;移民时间在10年及以上的群体占绝对多数。男性移民多于女性移民,且中青年移民占主流;...
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科学测度是制定量化政策目标和进行有效规模监控的重要前提。文章提出,理想的测度方法至少需要满足测度标准具有经济合理性、能体现地区差异和能实现自动调整3个方面的要求。对现有测度方法的评价发现,与相对标准法和绝对标准法相比,混合标准法更具优势。依据混合标准法的原理,文章提出了一种新测度方法:中等收入群体被界定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处于当地城镇家庭食品人均消费支出3倍到家庭人均年收入中位数3倍...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势,城市化加强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二者形成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协同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化有显著的扩散效应,能带动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效率提升,不过随时间...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三大人口变动之一的人口迁移,也伴随国家的艰难探索走过了70年历程。回顾人口迁移的发展,大致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主要受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口迁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户籍制度自1958年出台,一直作为人口迁移的桎梏制约着人口迁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在城市没有户口也可以生存的条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