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 法社会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法社会学相关记录257条 . 查询时间(2.245 秒)
《论犯罪与刑罚》是法社会学上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本文以《论犯罪与刑罚》为分析文本,试图从技术的角度,阐释惩罚技术、法律技术与现代社会之间深层而持久的联系。鉴于近代以来惩罚合理化过程的双重后果,本文强调了人在现代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出在治道中要注意以法治克制技术统治,并通过提升人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来维护社会。
随着传销活动在中国城市生存空间的步步萎缩,它像一根一时难以斩断的瓜蔓一样正在匐向农村社会。本文就传销由中国城市向农村蔓延的成因从法社会学角度予以分析,并从宣传预防、法律的倾斜性规制、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协防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传销向农村社会蔓延的对策,以期对农村有效地防范非法传销活动增砖添瓦。
现代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宪法文化的成熟,人们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求解释与说明宪法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强化宪法理论体系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本文分析了宪法社会学在整个宪法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提出了宪法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方法。
(季卫东 作者为日本京都大学法学博士,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社会学国际协会理事和这次大会的筹备委员会成员。——编者注。)  世纪的交替与文明的交锋、交融重叠在一起,给人类带来希望,也带来不安。19世纪末,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理性的个人在实证主义的范围内成为主体——即不具备自我反思能力的主体。在20世纪,法学世界观几乎在全球规模上取代了神学世界观。然而,到20世纪末,普遍主义的法治秩序本...
人身危险性的特征和现实表征          2007/12/28
所谓人身危险性,一般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和再次犯罪可能性。因此人身危险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特征:1.再犯可能性是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初犯可能性是对人身危险性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两者都能体现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存在价值。2.人身危险性是一种现实可能性。首先,人身危险性属于未然的领域,是犯罪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其次,人身危险性不是一种抽象可能性,而是现实可能性。这种现实可能性并非凭空想像,而是有其现实...
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1月10日报道,重庆某大学因去年“怀孕事件”开除两名学生的行为而惹上了官司。“目前,这两名学生就母校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据报道,“本案女原告于去年10月1日被校医院诊断为怀孕,学校于10月9日对该女生及其男友(同为该校学生)勒令退学”,学校文书中使用了“品行极其恶劣、道德败坏”的字眼,并认定其为“不正当性行为”。无独有偶,另据《扬子晚报》(转摘自21世纪新闻网)报...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立体工程,其中的关键是人。为更好发挥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与作用,核心问题是要树立和谐社会的法律理念——人本法律观。 人本法律观将人提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要求是:①一切法律活动,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②在法律实施的各个环节,贯彻尊重人格、合乎人性、体现人道、体恤人情、保障人权的原则;③要弘扬法律人本主义。法律主要不是惩办违法犯罪,而是给人们提供法律模...
【作者】俞可平 【刊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摘要】本文共分若干重要概念的辨析、民间组织的定性和分类、中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中国公民社会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崛起,它的兴起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现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到了...
产生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欧美女性主义运动给犯罪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针对犯罪学中忽视和歪曲女性的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犯罪学家开始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批判已有的犯罪学,并试图在此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性别意识的犯罪学。在西方,女性主义有种种学说,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也形形色色。但由于其共有的以女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特征,因此被统称为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Feminis...
2004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针对海南某医院的见死不救,倡议在刑法中设立“见死不救罪”的文章。时隔几日,《法制日报》随即也有一篇“谨防道德问题法律化”文章对此文給予否定的回应。两篇文章的相互呼应,再次掀起了有关“见死不救罪”的争论序幕。霎时间,全国各大媒体以及网络都对“见死不救罪”作出了强烈反应。持肯定意见大有人在,但是持否定意见的也不少。有关“见死不救罪”——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
社区矫正与人文关怀          2007/12/12
“社区矫正”是指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或经过监管机关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改造和服务的执法活动。社区矫正需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进行试点是指扩大对这些人在社区中执法的比例,9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把上海作为全国六个试点省市之一。   社区矫正仅仅是为了减轻监狱的拥挤、降低刑罚成本吗?根...
社会危害性的量化问题初探     社会危害性       2007/12/12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实际造成的损害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 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或者说本质特征。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尽管这一通说近年来不断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激进者或认为社会危害性犹如普洛丢斯变幻莫测的脸面,主张将其从犯罪概念中剔除出去,代之以犯罪的形式定义; 或虽不否定其在犯罪概念中的地位与意义,但主张将这一超规范的概念转换成法益侵害这一规范...
在过去的250年里,男女平等主义运动在欧洲和北美广泛地发展起来。男女平等主义运动给社会科学尤其是给社会学和犯罪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针对犯罪学中忽视和歪曲女性犯罪的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犯罪学家开始用男女平等主义的观点批判已有的犯罪学,并试图在此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性别意识的犯罪学。在西方,男女平等主义有种种学说,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也形形色色。但由于其共有...
强奸罪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古老的犯罪命题,其立法模式是文化所认可的各种态度与价值的缩影。传统的强奸罪立法模式深植于男权制社会之中。20世纪中后期以来,域外出现的强奸罪立法新模式反映了人们性观念及价值观的改变,是理想主义的结晶。基于现实国情,我国在强奸罪立法模式上可走一条现实向理想逐步过渡的渐进路线:在坚持现行刑法典规定的前提下,对特殊个案按强奸罪新模式作出处理,以个案判决逐步影响民众的观念,最终实...
暴力犯罪是我国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十分突出的犯罪现象。由于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海外黑社会组织向祖国大陆的不断渗透。国内暴力犯罪活动也日趋严重。运用法律手段遏制、预防暴力犯罪,特别是严重暴力犯罪,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环节。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及界定   所谓的暴力犯罪原本并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中的概念。目前在各国刑法中,尚无哪一个国家在刑法典中系统、集中规定暴力犯罪这一类犯罪,而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