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学 >>> 亚太政治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亚太政治相关记录271条 . 查询时间(3.88 秒)
2007年4月,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谢淑丽(Susan Shirk)教授的新作——《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China: Fragile Superpower)一书。   作为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又曾在克林顿执政期间担任过负责中美关系的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教授是美国学者中对中国政治有较深入认识的人士之一。目前,中美关系正经历比较微妙的时期,美国国内对中国...
我所副所长孙士海研究员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即将访华一事分别接受了路透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法国使馆政务参赞的采访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印度总理时隔10年访问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印关系,高层互访有利于增加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进一步推动近年来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  2.近年来中印关系总体上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在政治领域里建立了安全对话机制和反恐对话机制;...
由于海洋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沿海国家对海洋的关注与日俱增。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亚太地区沿海各国相继制定了海洋法律,并纷纷出台了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与众多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这些国家的海洋政策及涉海法律,已对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海是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的半封闭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三国在此海域的海洋权利主张存在大范围重叠。而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日韩两国签署的大陆架共同开发协定严重侵犯着中国的东海大陆架主权权利。在中日东海划界争端愈演愈烈的今天,日韩大陆架协定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其对东海划界的消极、负面影响也更加明显。
“印度大选及其影响”圆桌座谈会          2007/12/14
2004年7月19日我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圣士酒楼举办“印度大选及其影响”圆桌座谈会。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先生(Nalin Surie)向我院专家学者介绍了印度大选的情况。主要包括:国大党在此次大选中得胜的原因,新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等情况。在谈到中印关系时,大使表示新政府会继续前政府的承诺,不会发生变化,对中印关系持乐观态度。中方学者也发表了对印度大选的看法,并对印度对外政策和中印关系的发展表明了自...
务实主义:周边对华外交新宠          2007/12/14
面对中国崛起的现实,周边国家是诚实地同中国展开对话,还是奉行大国均衡进行牵制?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务实主义的外交原则 中国近邻在冷战的碎片中摸索各自的对华政策。经过近十年的反复和反思,务实主义(Pragmatism)似乎在21世纪初开始成为它们对华政策的共识。冷战格局的土崩瓦解、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加深、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地缘政治的考量,一起促成务实主义渗透到邻国的对华外...
中日国家足球队在亚洲杯决赛中相遇。由于两国之间的历史恩怨,这场比赛被赋予过多的政治色彩,也折射出目前中日关系的不正常。要走出这种不正常的困局,中日两国就不能不学会从对方立场思考问题。 二战后,正是透过民间互动,中日才水到渠成地在70年代建交,正所谓“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可见民间的谅解对双边关系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国民之间的好感日益下降,双方政治家作决断时的回旋余地就十分有限,因为国家本质上是...
印度大国梦中的中国情结          2007/12/14
印度的大国梦笼罩着一种浓重的“中国情结”:中国是印度所追求的大国地位的参照底线,也是印度大国地位的竞争者或超越的对象,同时还是影响印度崛起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中印关系在印度大国梦的受挫与再生、印度对中国的或敌或友交替定位的过程中,从敌意对抗逐渐转向务实合作。
中印共解“中国结”          2007/12/14
印度和中国都将21世纪初的头十几年视为自己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握这个战略期,印度需要超越或者更新冷战时期的“中国结”,中方也要帮助印度实现这个任务。 1947年以后的印度历届政府,都毫无例外地把实现开国总理尼赫鲁的“有声有色”大国梦作为印度的根本战略。由于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的原因,印度的大国梦始终笼罩着浓重的“中国情结”。用尼赫鲁的话说,只有在同中国人打交道时,他才格外感到自己是印...
1月24日开始的中印之间首次副部长级“战略性对话”,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因为中印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解决,更可能是“战略性”这个标签。 其实中印之间“安全对话”一直在进行。此次对话上升到战略高度,似乎意味两国关系的内容开始具有指导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彼此更加重视对方。同时,双方会谈涉及诸如能源合作、反恐合作、军备裁减和联合国改革等“全球性”的话题,这表明两国关系的视角产生了...
中印关系需要超越          2007/12/14
●中印需要坦然地看待竞争,加强彼此协调。这样,竞争与合作就能共存 ●中印影响世界的最有力的方式是改变自身,各自崛起中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国内而不是对方 ●对于印度这样处于剧烈转型中的国家,中国应用平静、发展的眼光密切观察,而不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瞥一下便匆忙下结论 ●中印间的“不一致”虽不易解决,但却不是致命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隔离”它们,防止它们干扰到两国的大局 ...
印度能否接受无否决权          2007/12/14
印度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从南亚国家质变为世界性大国,而拥有具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下文简称“常任”)是其努力成功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印度外长纳特瓦·辛格在今年12月初曾表示,“无法接受没有否决权的常任席位”。
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真正具有现代国际法意义的两国关系自此展开。从天然盟友到反目成仇,从非敌非友到尝试抛开敌友概念重新界定两国关系,中印关系现代史在“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历史前进逻辑中向前螺旋式发展。 四种外交对象都涉及印度 1988年拉·甘地总理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潮流的匣门,印度在中国的外交视野中的特殊地位逐步凸显: ...
中印关系走出历史困局          2007/12/14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地理版图基本定型:南亚基本上形成以印度为中心独特的地理格局,彼此基本互不接壤的邻国像众星拱月一样围绕着印度;在印度与其南亚邻国的关系中,一部分是防卫和外交上的特殊关系,一部分是龃龉不断但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这样的局面造就了印度人的天经地义「老大哥」的心态,也使得印度对任何外来势力介入南亚地区保持本能的抗拒,同时也让印度的邻国保持对「老大哥」的些许警觉。...
朝鲜核试验与中国国家安全          2007/12/14
2006年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此举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18号决议,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其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同时决定针对与朝鲜核武器和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领域采取制裁措施。   朝鲜核试验也对中国核心安全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势必对中朝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中国对此迅速作出反应,中国外交部在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