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 中外政治学说史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外政治学说史相关记录93条 . 查询时间(6.184 秒)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文摘]:把科举制放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与科举制的实际运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而且必然造成道德上的虚伪。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上海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6年第一期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天道尚慈”、“天人合一”为伦理依据,构建了“无为自化”、“以百姓心为心”、“万物并齐、并育不害”的和谐生态政治社会。老子生态政治文化对“自然万物”的终极关怀及其所蕴含的“法自然”的立法精神、“天道与人道相融”的稳态经济观、“自然无为、至治之世”的无为政治观、“天人合一、生生和谐”的生态意识及其所派生的护生价值观、生态智慧观、...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文摘]:孔孟的消极革命观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在奥尔森对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中得到了最新的说明,但孔孟消极革命观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语文教研部 云南 昆明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 2005年第2期[文摘]: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体制结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形成了政治权力主导和支配经济资源分配及配置的局面。这首先表现为王朝建立之初的后革命时期的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其次也反映在各个王朝常态演进的各个时期里,其本质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权力捉弄财产”。这一情况的普遍存在,在中国古代不仅造成了市场的扭曲,还带来了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给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文摘]:“民本”是一个现代学术界创造的概念,许多学术争论源于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民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理念与三个基本思路。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基本思路是“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据此可以推定: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古典人权观的历史价值          2007/8/3
文章来源《理论视野》 2004年第5期[文摘]: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权”概念,从基本内容来看,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概念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其中也包括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人权思想的批判继承。事实证明,对古典人权观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认真分析古典人权观的历史价值,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科学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教授
试论古代中国的超强制政治统治          2007/8/3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04年第1期[文摘]:国家的政治统治,无论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然而中国从奴隶制诞生,至中国封建社会瓦解,其国家政治实践,根本就没有提供出“民主”和“专政”的观念。中国这一特殊的东方政治共同体,其内在的政治统治方式和运行机制,在国家制度的民主建设上,在法制的实践历史上,都与...
《六韬》的民本思想          2007/8/3
文章来源《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文摘]:《六韬》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成书于战国末期和西汉前期之间。到了宋代,此书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六韬》是一部政治书,其政治内容的核心是民本思想。 作者单位: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河南郑州
试论古代的民本思想          2007/8/3
文章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8期[文摘]: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它具有民主性的精华,“民本”的“民”指的是劳动者。民本思想的进步性在于重视民众的历史作用,肯定“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现实,要求执政者与民同忧乐,要求统治者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因而它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 福州
文章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文摘]:三权分立学说作为近代西方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石,也在译介西方学术的高潮中被介绍到近代中国来。目前学术界对于此问题研究涉猎甚少。本文拟重点以梁启超为核心对该问题进行考察,探讨其对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介绍、评介及其在近代政法制度理论建构中的运用情况。本文认为,梁启超吸收三权分立学说中之权力制衡的思想精髓而扬弃其不适合国情的理论架构方式,对当代制...
中国传统士人的领导之道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5年第3期[文摘]:从礼制文化“尊尊、亲亲、贤贤”的视角出发,该文回顾了士人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其身份来看,该文认为士人可以分为士大夫与士绅两个社会阶层。并分别承担“政治与行政”和“文化与知识”双重角色。士人作为社会中间阶层,能够理解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沟通社会和政府,从而发挥领导作用。士人不仅“尊德性而道问学”,而且由已及人,通经致用,明道救世,并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
文章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01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民主共和制时期政治制度体现出政治发展的特征。政治发展表现在政府当局追求稳定性、结构专业化、法治化、民主化等四个方面。传统社会政治发展是一种较小规模和民主程度不高的低度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治创新的精神但并不能避免暴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政治的时代主题下,重温和反思古典共和制时期政治发展的不足和教...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5年第3期[文摘]:亚里士多德虽没有明确提出要在整个社会构建今人所指的和谐社会,但如果我们细观《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便会发现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理论基点和他本人的现实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防范社会出现内乱,要以平等和平衡为指导,实施法治和教育这两大刚柔相济的基本策略。 作者...
论两宋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5年第1期[内容提要]: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世界的可行性论证。本文认为,两宋理学家的政治理想最能体现儒家主流政治哲学的特质,即大幅提升伦理精神,将政治与历史伦理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固定在宗法伦理的框架之中,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说,宋代理学的政治理想具有浓郁的乌托邦色彩,这种目标的完美性,阻碍了理学家对实际问题...
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          2007/8/3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7年第03期[文摘]:古希腊城邦最早孕育出公民观念,但是古代希腊人并没有现代人的权利观念。他们的公民权,只是就公民资格和身份而言。公民身份是作为一种特权存在的。它以排斥其他人甚至以对他人的奴役为前提。本文根据有关史料,钩稽出古希腊人的政治观念,并阐释它与现代公民观念的本质区别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政法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