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西方伦理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西方伦理思想史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2.328 秒)
元伦理学是研究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未加证明的前提和假设的理性反思活动。没有对这些前提和假设的讨论和证明,规范伦理学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和证明是不充分的,并有可能犯“论点预设不当”的错误。这些前提和假设包括:道德判断是否表达可以有真假的信念?究竟有无道德事实?道德知识如何可能?道德动机如何可能?道德辩护如何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探索,最终会导致对实践理性的考察和反思,反过来会极大推动道德问题以及和行...
伦理学繁荣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它是道德研究内部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汇合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从现实社会的道德实践中,从传统遗产的精华承续中吸取自己成长的营养,还要向同一时间坐标轴的域外研究成果借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伦理学建设的繁荣和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为代表世界两大极道德理论状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西方的伦理学说,从事实上看是相互交撞,融合影响,在逻辑上讲也能彼...
当今的美国,无疑是西方哲学、特别是伦理学发展的中心舞台。这不单是由于今日的美国集结着现时代最杰出而庞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群体,创造了近乎空前丰富的哲学伦理学作品,而且也因为在更深刻的意义上,这些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通过他们的最新研究,展示出现时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对自身理论课题的强有力把握和富于创造力的开掘,从而构成了今天西方哲学和伦理学发展的主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预制着世纪之交西方哲学和伦理学进展的基...
论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建立     道德  形而上  康德       2008/12/17
从理性法则同意志的关系上,本文分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建立的基本思路,论证了康德道德哲学中绝对命令、义务、善良意志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指出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建立的目的就是从主观上说明人类道德行为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能看出康德批判哲学的意义。
“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德国(包括奥地利、瑞士德语区)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这门新兴学科以经济和道德的关系为枢纽,试图建构综合了伦理和效益的新型经济学、应用伦理学或管理学,以推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好地贯彻道德原则,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公众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于面临经济全球化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挑战的我国经济伦理学界来说,...
一、虚无主义的四个阶段 精神生活在现代遭遇到的最大危机是来自虚无主义的困扰。所谓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生存体验形式,简单地说,就是生活本身意义的丧失。意义一旦失去,生活中就不再有希望与梦想,美好、高尚与丑陋、卑下之分,世界也就在根本上呈现出无价值的状态。人们不知道或者不再相信什么是好的与坏的,甚至对好与不好的区分也不再有所谓。一切都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因而,生命也就很难容纳任何形式的...
蒂里希道德观述评     宗教  道德观  蒂里希       2008/9/19
自从理性主义原则在近现代西方社会确立之后,包括道德在内的一切都要接受理性法庭的审判,为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并重新寻找理性根基,随之确立起来的理性主义道德观则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和旨归。然而,在历经几个世纪的生存考验之后,理性主义道德观的不足则日趋显现,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末期,由神学家们发起的建立全球普世伦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促使人们再一次重新审视道德的宗教基础。抛开各...
美国哈佛大学斯坎伦(T.M. Scanlon)教授是目前西方最著名、最活跃和最具影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和内格尔(Thomas Nagel)等人创办了《哲学和公共事务》杂志,该杂志已成为国际上最权威的哲学期刊之一。1982年他发表了在西方学术界影响极为广泛的论文——“非自利契约论和功利主义”(“Contractualism and Utilitarianism”),该文使他成为...
哥梯尔(David Gauthier)在《协议道德》(Morals By Agree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一书中,试图从个人利益出发,即从自利理性的原则出发,推导出道德的原则。这样的道德当然完全符合自利理性。具体地讲,哥梯尔极力想证明:第一,有理性的个人在相互交往中,遇到类似“囚徒困境”情景中的次佳化问题时,愿意接受公...
按照西方哲学家一般的理解,只有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的行为对行动者来说才是合乎理性的行为。这种意义上的理性叫做“精明理性”。然而道德的行为常常包含利他主义的因素。相当多的西方哲学家极力想证明道德与精明理性总是一致的。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道德的价值基础和精明理性的价值基础是不可通约的,即无法客观比较的,故当它们相冲突时,我们无法从逻辑上客观地证明道德的理由总是优于精明理性的理由,反之亦然。当...
怎样证明道德行为的合理性一直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从实践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根据即价值着手,根据与行动者相关的价值和中立于行动者的价值之间的区别,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之间的区别,将所有的西方关于实践理性的理论即论证道德合理性的理论分为四类:与行动者相关的外在主义理论,与行动者相关的内在主义理论,中立于行动者的内在主义理论,以及中立于行动者的外在主义理论。作者并对这些理论的内容及其优劣一一进行了...
斯坎伦对他的非自利的契约论曾做了这样的概括:“思考对和错,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考虑,就是根据那些有着恰当动机的人无法合理拒斥的理由,思考面对他们我们能够辩护些什么。”他认为道德上行为的对错或道德原则的根据就是人们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契约,即人们相互间的责任和人们之间共同持有的理由和看法。斯坎伦理论的主要问题是:其一,当人们没有相似动机的时候,道德的规则很难决定。其二,对合理性的标准问题语焉不详。
本文区别了两种不同的利己主义学说:心理学利己主义和伦理学利己主义,并利用当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研究心得,探讨了两个问题。第一,“心理学利己主义” 作为一种描述人性或者人的心理结构的科学学说是否为真?第二,“伦理学利己主义” 作为一种规范伦理学理论是否成立?通过一系列论证,作者认为心理学利己主义作为一种人性的描述性的理论不能为真,而伦理学利己主义尽管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但作为一种规范伦...
本文试图对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重新进行解释和评价。笔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至今依然是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美德伦理学。他关于至善是一切实践理性思考的最终目的的思想,他关于美德或出自美德的德行构成至善或幸福的思想,他的美德“中道说”,他关于实践智慧的作用的思想,他关于一个行动是合乎美德的,仅当它源自行动者出于美德自身理由而选择的理想的思想,以及他关于美德教育的思想,今天依然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美德伦...
德沃金的法学理论,不仅是关于权利道德与原则的学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宪法的道德解读的实践学说。宪法道德解读方法在宪法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对话的天桥。在德沃金看来,“道德解读”就是一种“解读和实施政治性宪法的特定方法”,其特点:一是它所适用的条款都是具有抽象性的道德原则概念,二是适用方法的最终主体是最高法官的法官,三是为长期的宪法传统和司法实践所认同;然而,道德解释并非赋予了法官以绝对自由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