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现代外国哲学 >>>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1.421 秒)
Actual Entity,现实体,又译现实实有。Entity 这个概念通常译为“实体”,但怀特海是反对现代哲学中的实体思维模式即一种关于实在的机械模式的。他反对所谓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物质/精神、概念/实体的二元划分,故作为怀特海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Actual Entity 拟译成“现实体”为好。怀特海认为,现实体“是世界藉以构成的终极的现实事物”(PR.27,PR为怀特海《过程与实在》[...
怀特海过程哲学观概要      怀特海  过程哲学       2010/3/4
本章包含了对构成机体哲学的各种基本概念的预先概括性说明。以后的各个讲演所进行的讨论,都是为了使这种概括说明可以理解,并且表明它体现了我们的反思性经验所必然预设的各种发生性概念,这些概念虽然被预设了,但很少通过明确的区分被表达出来。也许由于下列事实可以把四种概念从这种概括说明之中抽取出来,即它们都包含着对以往的哲学思想的某种背离。这些概念是“实际存在物(actual entity)”概念,“摄入(p...
直觉与表现的辩证统一     直觉  表现  辩证统一       2010/3/4
我的论著《美学》以断言直觉即表现开头。聪明人并未将这一格言视为奇谈怪论;但持异议者一直不少,尤其是那些想象自己头脑充溢着光辉思想的人们,他们发现拥有和能表现、即实际地拥有那些思想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严格地说,这种统一不仅限于美学,而且存在于精神的其他行动中;在逻辑学中,思想与陈述不可分;在实践中,意志总是作为行动在运动;在道德中,自身总是与自身提高相吻合;最终,无论怎样研究,都不可能思考或...
胡塞尔与希腊人      胡塞尔  希腊人        2010/3/2
了解胡塞尔的人通常都会认为,胡塞尔想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开启者,因此他对哲学史并不很感兴趣,且在其中也鲜有涉猎。然而在这里还应当有所区分:胡塞尔对传统的经典哲学家文字的认识可能的确比较单薄,尽管如此,对于思想史上那些至关重要的决定,他的感受力要比一般所以为的更强烈。
已经得到消息,哲学家H.G.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逝世了。他于1900年 2月11日生于马堡,2002年3月13日在海德堡去世,一个超常的生命完结了。他的学生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国际文学界向这位令人敬佩的德国哲学最后的伟人鞠躬。这不是提出一个世纪结束的时候。数十年来,从这个时代德国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身上产生出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于今已经耗尽了。无人能够通观这种成就,但是,某...
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教授是20世纪末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于2002年1月23日凌晨去世,享年63岁。早在1994年他就被诊断患有胃癌。
一代思想大师、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皮埃尔·布尔迪厄因患癌症于2002年1月23日在巴黎溘然长逝。布尔迪厄先生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是同代人中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试图运用“习性”和“文化资本”模式解释等级体系与宗主地位关系是如何在构成社会的各种“场域”中进行再生产的。
在本世纪,语言哲学对古典心智哲学的批评常常被理解为哲学范式一个不可逆的决定性转向,即从主体哲学转向了交互主体性哲学。这一转向在阿佩尔和哈贝马斯的著作中不断得到认同。因此,阿佩尔鲜明地倡导先验哲学向交互主体性哲学的转折。不是单个的、自我-意识自我,而是语言共同体,即交互主体性,才应被看作为基本的先验框架。阿佩尔和哈贝马斯都认为,哲学范式的这一转变对现象学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挑战,并且,从他们的立场...
与马丁·布伯的对话      马丁·布伯  对话        2010/3/1
下面是一个被复原的对话,它出自1963年科尔汉默(Kohlhammer)在斯图加特出版的一本书(属于“20世纪哲学家”系列)。在此书中,我的随笔《马丁·布伯和认识论》以德文面世。我节录了布伯出于极大善意刘‘我的异议所作的答复。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他的回信只有几个礼貌性的词。它们是于写的,位于一个打印文本的下面。布伯曾把这个打印文本 (于1963年)寄给所有那些祝贺其85岁生日的人们。这个文本从未出...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行为。这个被假定是外在的客体实际上已经被我包含了:因此内在和超越的含糊身份也已经被我包含了。与他者们的关系正是这种含糊性和唯心主义哲学的老传统的终结。在这种唯心主义老传统...
萨特曾是我们最熟悉的法国哲学家, 80 年代国内有大量文章评述萨特。耐人寻味的是,经历了“萨特热”之后,人们似乎感到,法国明快透彻的启蒙传统变得晦涩起来,阅读和理解本身出现了障碍,这使国内学术界和读者对萨特之后的法国哲学敬而远之。 20 年来,国内关于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进展不大,基本上处于介绍阶段。抛开诸多其他复杂原因,纯粹从学理亡研究,我认为改变现状的关键要澄清理解的方法,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这...
为了促进克尔凯郭尔研究在华语世界中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于2000年4月达成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同推出一套十卷本的克尔凯郭尔著作中文选集。这是首次直接从丹麦文入手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著作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介绍。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预计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完成。
今年4月29日,是维特根斯坦逝世50周年的日子。他在弥留之际说过的那句让后人难以揣摩的话似乎又在我们耳边响起:“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也有人认为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呢?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维特根斯坦离我们太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地位,不能在他所处的时代或与其相近的时代,而只能在历史长河中才能得到准确确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维特根斯坦与哲学史上公认...
亲历美国哲学50年     美国哲学  20世纪哲学       2010/2/26
20世纪的哲学系生产了大量的哲学博士,许多博士日后又成为哲学教师。在这些系科中,“分析哲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个正经八百的研究生也许会这样看待过去50年的历史:直至30年代某一时期,美国的哲学尚未成形。其后,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大约50年前,多数美国哲学家都成了实证主义者。这种进展的一个特点是给哲学学科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哲学变得“清楚”,而且人人都要学点现代逻辑。不过,这也带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