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哲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冯友兰哲学相关记录577条 . 查询时间(3.169 秒)
历史学家金景芳是一代通儒马一浮在复性书院的弟子。金景芳的学术成就既继承了马一浮的治学主张,也表现了与马一浮不同的学术趋向。探讨在金景芳与马一浮的学术关系中反映出的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宋明理学、儒学传承方式等问题,可以得到如何在中国文化本位立场上吸收域外文明、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历史地看待儒学在各历史阶段的价值及如何调整契入儒学的方法、选择更适合儒学的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启发,对认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
《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论文目录(二)。
即用见体初说     即用见体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2007/9/7
本文试图阐述的“即用见体”不仅在问题意识和价值立场上与之衔接,其思想内涵也可以视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命题在当代语境里的深化和拓展。
作者从史料上得出结论:老子不仅是殷商遗民,而且还是保持儒之古义并且熟谙仁义的儒家思想先驱并证实了胡适先生的“老子是殷商派老儒”的论断。
未来儒学发展的方向是:回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挑战,以儒学的基本精神为本位,回归先秦原典,整合程朱、陆王、张(载)王(船山)三派,贯通儒、释、道三教,容纳东西方文明,建构一套新的哲学体系和社会学说,以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为未来世界开出大同盛世。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和艰巨的任务。现代新儒学的中心课题是通过重建儒家形上学开出新外王。我以为,这仍然是我们今天进行儒学创新的根本之路。
儒家人天观是产生在农业社会中,但古人提出的一系列处理人与自然的思想方法,在今人看来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晚号船山,湖南衡州人,明末清初的重要哲学家。青少年时代,他亲历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朽和社会动乱;二十六岁时,李自成破京,清兵入关,明朝覆亡;此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政权陆续覆灭,他的抗情活动失败,四处流亡。当他决意隐居山间,毕力于著述时,已经人到中年;他的一生,直到六十岁,始终被国破家亡、危殆苦困所笼罩着。明清之际的时代巨变是他这一代思想家思考的根本动力。另...
近日偶读张立文先生的文章《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载《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觉其中虽然有些正确的见解,但立论偏失、不严谨之处亦有不少,而在讲到“如何解决自近代到本世纪80年代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论争”、“如何‘转生’中华文化”时,对“综合创新”、“新气学”等等的论述、评价尤为主观随意,在贬损了诸种他说之后作者对其自己所标榜的“和合学”却褒扬过甚。为维护学术研究的客观公正性,笔者不揣浅陋,在此...
与此前学者们泛泛地理解仁和礼不同,本文把仁的内涵分为四个层次,把礼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从而显示了仁与礼关系的复杂性。与过去学者们偏重于或者从政治的角度,或者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不同,本文应该以人的自然属性为背景,基于人的真实、完整的生存状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来处理仁与礼的关系,以生理、心理、伦理、认识论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为方法,说明道德属性的来源、道德...
本文首先清理了“何为儒学”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其次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考察了儒学的现存状态,最后批评了新儒教说和政治儒学说,并借此探讨了儒学的未来命运。
孟子的民本主义     孟子  民本主义       2007/9/6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是子思的学生的学生,与孔子隔了两代,其思想则是直接从孔子那里来的。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1不过,他的思想要比孔子的思想更集中、更系统,也更有说服力。和孔子一样,孟子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也是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向国君们进行游说,希望遇到一个国君能够理解他,采纳他的主张。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光明日报》于2006年1月10日开辟了《国学》版,邀请四位著名学者在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由张文瑞先生根据录音整理成文正式发表。大标题为《国学与二十一世纪》,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供各位顾问、理事参阅。
儒家中庸并非“折中”、“调和”之意,更非“两端”之“中点”。“中庸”除了教诲我们不走极端外,其本真内涵还应包括:1.适合(“中”)天、地、人三才(世界)之本来面目及其规律(“常”即:“庸”),强调:适合(于),适中,故“中庸”是“真”。2.中庸是最高德性。故“中庸”是“善”。3,“中庸”是整个宇宙的普遍和谐,故“中庸”又是“美”。中庸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世界的普遍法则。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剔除其封建化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并经过批判性的总结,就能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孙中山、刘少奇都曾作过承传的例证。但儒学的推陈出新有个过程,大体是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从黄宗羲、康有为到现代新儒家都作过历史性贡献,但也有时代的局限。从“为民作主”到“民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从“返本开新”到“推陈出新”,这才是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正确进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