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现代哲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现代哲学相关记录740条 . 查询时间(4.102 秒)
从,“君虽至尊,以白为黑,臣不能从!”(67)他们甚至倡言:“外人所是,庙堂必以为非;外人所非,庙堂必以为是。”“是非者,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68)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其所著《明夷待访录》中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系统批判,并主张“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倡导臣子“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还提出“公天下是非于学校”的思想主张,认为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而且还应成为能够“公...
(34)《孟子·离娄上》。(35)同上。(36)《孟子·梁惠王下》。(37)《荀子·礼论》。(38)《荀子·儒效》。(39)《论语·卫灵公》。(40)据《尸子》引,见《二十二子》第3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41)《论语·子张》。(42)《论语·颜渊》。(43)《孟子·离娄上》。(44)《孟子·公孙丑上》。(45)同上。(46)《荀子·王制》。(47)《荀子·儒效》。(48)《后汉书》...
正如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长期规划一样,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也需要理性的审视、系统的设计,这是当代民族国家有必要具备的清醒意识之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存在着时大时小、或隐或显、若即若离的各种问题和危机。对此,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何新就曾指出:“我认为我国现有的政治意识形态,从其内容和形式上看,都确有与新时期相脱节,不能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路线相适...
所谓贤人治国,康晓光的说法是:“儒家反对‘主权在民’,主张政治精英垄断政治权力。”“它直截了当地宣告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政治是属于精英的事业,精英实行统治,大众接受统治。圣人的责任是确立‘天道’。君子的责任是‘替天行道’,即施行仁政。民众的责任是听从圣人和君子的教诲,循礼守法,安居乐业。”可为什么民众这样听话地接受精英的“仁政”呢?“仁政要求被统治者服从的理由是:第一,作为执政者,我比你优秀。此谓之...
5、长期过程和短期成果并重。与过去一些意识形态说辞的确立不同,本文所说的中国文化方案并不仅是一套确定的理论学说。历史证明,一套确定的说辞很容易被超越或被放弃。由于中国文化方案本身的宽泛性和长远性,本文宁愿将它理解为一个长期过程和短期成果的统一。所谓长期过程,指的是在中国当代时段它一直处于被建设之中,会不停地被修改和发展;所以短期成果,指的是在某一确定时期它具备某些确定的框架,某些稳定的原则。只有这...
三、  不过,仅仅根据船山对四书的态度便断言船山思想在整体上“学宗程朱”,则未必恰当,因为我们知道船山不仅在前期思想中反对“尊性贱气”,倡言气善气本之说,在后期更明确复归于张载(及濂溪)。然而,如果我们从宋代道学的整体视野来观察,即不仅程颐、朱熹是道学的代表,张载乃至周敦颐也都是道学的创立者,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船山本人后期思想的发展和道学的关系,清楚地显示出他的“参伍于濂洛关闽”而“归本于...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晚号船山,湖南衡州人,明末清初的重要哲学家。青少年时代,他亲历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朽和社会动乱;二十六岁时,李自成破京,清兵入关,明朝覆亡;此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政权陆续覆灭,他的抗情活动失败,四处流亡。当他决意隐居山间,毕力于著述时,已经人到中年;他的一生,直到六十岁,始终被国破家亡、危殆苦困所笼罩着。明清之际的时代巨变是他这一代思想家思考的根本动力。另...
二、  其实,船山与理学本有直接的渊源和广泛的关系。这在有关船山家庭的传记中处处可见。可以略举如下。  船山自述其父亲王朝聘:“先君子少从乡大儒伍学父先生定相受业。”这是指出王朝聘青少年时主要受学于伍定相。伍定相被高世泰称为“布衣理学”,邹泗山则称其“居敬穷理,实践虚求,伍子一人而已。”高世泰是东林学者高攀龙之侄,邹泗山是江右王学领袖邹东廓之孙,可见当时人都视伍定相为一个深于理学的儒者。  船山的...
儒学在思考(二)     儒学       2007/12/20
儒学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促进文明对话与交流,是由于它有如下特质。第一,儒学是一种伦理型的人文主义,它为社会提供了普世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即所谓人生常道,又把它根植于自然之道和共同人性之中,没有归结为某种至上神的启示,因而也没有一般宗教的狭隘性与排它性。儒家道德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人皆有之。表现为忠恕之道,忠道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关心人帮助人;恕道即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次中西文化的讨论,已不限于哲学界,而且史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甚至科学界如钱学森等都热烈地参加了讨论,几乎牵动了整个学术界。《河殇》电视片开始播出后,几乎家家看《河殇》,人人谈文化。这是因为人们刚从“文革”的迷茫中走出来,人人都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探讨之深,比五四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但从本质上说,这次中西文...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冲击  甲午之败有其必然因素。当时虽也派人去欧洲学习海军,购置舰船武器,其数量不在日本以下。但在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派出去的人一般对西方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并无多大兴趣。郑观应在甲午之前一年已预感及此,他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盛世危言》再版序)。普鲁士宰相俾士麦也说过:“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
儒学在当代的推陈出新(一)     儒学       2007/12/20
[摘要]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剔除其封建化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并经过批判性的总结,就能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孙中山、刘少奇都曾作过承传的例证。但儒学的推陈出新有个过程,大体是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从黄宗羲、康有为到现代新儒家都作过历史性贡献,但也有时代的局限。从“为民作主”到“民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从“返本开新”到“推陈出新”,这才是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正确进向。[关键词]儒学批判...
儒学在当代的推陈出新(二)     儒学       2007/12/20
我认为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这是产生孔子和儒家政治伦理道德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孔、孟、荀等先秦儒家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列国纷争、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社会。儒家在当时虽被称为显学,但被视为思想保守,不合时宜。但是孔子和先秦儒家的发展理念,承认社会是以人为本,因而社会发展主要是人的发展。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约可分为君、臣、民三个层次,孔子等先秦儒家认为,人可以有独立的政治理念与平等的人格尊严...
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一)     儒学       2007/12/20
摘要:中国近现代大学无一例外地显示出其精神带有儒学印迹,深入的历史研究表明,儒学是中国大学精神的根基,是孕育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学派之一,是中国大学精神变革的基础与背景,是中国大学精神形态与内容的内核,是中国大学之道的逻辑支撑。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儒学是中国大学精神变迁的主轴,儒学塑造出中国大学精神的主要特征:确立“士”的典范,倡导的“德治”,强调的“做人”,追求“合一”。关键词:儒学;中国大学...
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二)     儒学       2007/12/20
上述过程是一个文化创新过程,或孔子所说的“损益”过程,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孔子更“转入了‘人道’领域”,以至“春秋以来,中国文化已日益明显地有从天道转向人道的倾向。”从孔子“从周”,到范仲淹“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朱熹、欧阳修、蔡元培等众多后世士人反复认同与解读,并不断生成新的士人精神,到蔡元培对中国古代“士”的价值与德国大学理念的认同,都是以儒学作为初始条件。  中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