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会议中心 国际关系史”相关记录105条 . 查询时间(2.37 秒)
讲座 | “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第8讲(图)
20世纪 国际关系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024/1/11
中法建交被视为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打破阵营对立,进行友好合作的典范,至今对中法两国关系产生持续性影响。但一个关键问题尚未得到系统性解释,中法两国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建立关系的,但并非放弃或改变自身的意识形态,那么内在矛盾是如何调整又如何对外解释的,从而将理论上的绝对敌人转变为实际上的合作伙伴?本讲座指出中国“中间地带”理论的构建和法国高层“趋同论”观念的发展是中法建交的内在逻辑,并分析了促成建交的直接...
黑海地区是东西文明和南北文明交融交往的重要政治空间和文化地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主体。
讲座 | “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第7讲(图)
20世纪 国际关系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024/1/11
冷战格局形成以来,隐蔽行动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正是冷战催生了美国长期性的隐蔽行动政策和计划。冷战结束后,隐蔽行动在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中依然占据独特的重要位置,是美国应对竞争对手挑战、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
关于近现代中日两国关系的性质,中方的认识是一贯的,即:中日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友好的,邦交正常化前的“近现代”时期,是战争和敌对的。相比之下,明治、大正与昭和期的日本主流舆论,却总是试图给自身的对外侵略行为找到某种“正当性”和“正义性”根据。本讲座拟就近现代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谈几点看法。
2023年4月1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孟庆龙研究员应邀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作题为“世界史视阈下的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世界史学系孙立新教授主持。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欧洲社会”学术研讨会召开
俄乌冲突 欧洲社会 欧洲一体化
2023/9/25
2023年4月12日,以“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欧洲社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政治与社会研究室联合举办,双方学者紧密围绕俄乌冲突给欧洲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展开讨论。
本讲座回顾1978年到1991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及领导人的决策思考,解读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如何从“革命”为中心过渡到以现代化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转型”在大国外交、地区安全等层面的含义。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召开第十六届会员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图)
上海市 国际关系学会 学术年会 国际关系
2023/3/2
讲座纪要|“澳美同盟关系:源起、形成及影响”(图)
澳美同盟关系 源起 形成 影响
2023/12/29
2022年12月7日晚19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分会长汪诗明教授受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以及美国研究中心之邀,通过腾讯会议作了题为《澳美同盟关系:源起、形成及影响》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系“南强世界史”和”“强基拔尖人才”系列讲座,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高艳杰教授主持,来自厦门大学和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
舜徽讲坛·学术讲座第二期(总第十一期)学术纪要(图)
《燕行录全集》 朝鲜半岛 学术讲座
2023/4/21
2022年12月7日上午九点半,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及“文献学与经学史”研究群主办的第二期“舜徽讲坛·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讲座以“从‘燕行录’看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漆永祥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黄政副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董恩林教授、张固也教授、黄珏教授、陈冬冬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国际关系研究室举办“中阿(阿拉伯)命运共同体建设”讲座
国际关系 中阿命运共同体 区域合作
2023/5/29
2022年10月19日,应“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创新项目组、国际关系研究室的联合邀请,中国非洲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唐志超研究员在拉丁美洲研究所方桌会议室做了题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变量因素与政策路径”的专题讲座。本次会议由“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创新项目组首席研究员周志伟主持,国际关系室、政治室、区域合作室等研究人员参会讨论。
“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纪念暨中美关系研讨会”成功举办(图)
尼克松 访华 50周年 中美关系
2023/9/11
2021年清华大学国关系系委会换届大会成功举办(图)
清华大学国关系系委会 换届大会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