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学术机构 地质力学”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1.613 秒)
南京大学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图)
南京大学 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 地球物理 简介
2024/11/29
南京大学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简称:大地院,Institute of Earth Exploration and Sensing)正式成立于2018年11月,前身是南京大学地球物理和动力学研究所。大地院是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年来地球物理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地质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科学的多学科优势,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资源-能源战略需求构建的一个公共平台和创新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三峡中心”)是 2008 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具体负责我国唯一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涵盖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7 个一级学科。平台主体拥有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秭归野外试验场、马家沟抗滑桩试验场、...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03年由两个湖北省重点级实验室组建而成,2005年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2011年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她致力于从地质时空尺度开展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前沿领域——地球生物学的研究,其核心是生命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重点探索地球表层系统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目标是构建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在生物...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地质、浅层地球物理 岩土力学 工程科学
2013/7/16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地质、浅层地球物理、岩土力学和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开展基于地质成因与演化过程的地质结构、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相互作用理论、方法、技术研究,解决现代化大型工程和地质环境复杂、脆弱地区工程建设问题,保证重大工程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力学基础硕士点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力学基础 硕士点
2013/6/4
该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复杂系统动力学、振动与振动控制的理论及应用、空间机器人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方面。该学科已经在化工机械、空间机器人、火炮系统等领域的动力学性态分析与控制、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振动控制研究等方面取得出色成果。该学科拥有正版的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Ansys等计算工具,以及用于振动、冲击、噪声测试的各种传感器、记录仪和频谱分析仪等测试系统。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是依托学院的科研教学优势逐步发展起来的工学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被批准为工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下设矿产普查和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3个二级学科,均有着悠久的建设历史,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23人和副教授14人,37人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国...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博士点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博士点
2012/8/15
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批准时间:一九八四年,专业简介:地质工程是“水文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在“探矿工程”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为主体的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它以现代钻掘工程技术、现代测试和计算技术为手段,《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土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是一个理、工、管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以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含油气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旅游资源管理为特色专业的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图)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国土资源部
2012/7/27
《地球科学一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力、的综合性地学学术理论刊物。原刊名《北京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57年,文革期间停刊。70年代初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武汉,学院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学报在停刊20年之后的1981年复刊,更名为《地球科学一一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图)
地质力学研究所 在土构造 大陆动力学
2008/1/15
地质力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大陆动力学、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及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工作。地质力学研究所现有职工293人,其中在职职工167人,离退休职工126人。有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殿卿、陈庆宣为首的科技人员99人,管理人员16人,其他人员52人。1978年以来已有近100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地质力学研究所“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