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政治学理论”相关记录59条 . 查询时间(2.164 秒)
过去十几天来,叙利亚国内局势发生快速而剧烈的变化。当地时间12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消息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与叙冲突各方代表谈判后已放弃总统职位,并指示叙利亚政府和平移交权力。叙利亚剧变是“阿拉伯之春”结束十多年后的余波,更是新一轮巴以冲突外溢效应的一部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日报道,古巴外交部双边总司长卡洛斯·佩雷拉表示,古巴政府已致函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申请获得金砖国家伙伴国地位。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在巴黎国际和平会议上提出“以足够的想象力来思考一种新形式的欧洲和平”,并建议在乌克兰危机之后重新思考欧洲新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地区冲突延宕的背景下,这番言论再次透露出欧洲不断上升的安全焦虑以及寻求解决方案的迫切心态。在笔者看来,实现“新形式的欧洲和平”,显然需要基于新的思维。
斐济总理兰布卡正在对中国进行访问。他是今年又一位应邀访华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体现了中国同南太地区的密切关系,也彰显了中国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关注。
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中国代表团摘下40枚金牌,创下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在金牌数上与美国持平。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平台,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增进理解、加强交流的桥梁。
“灰色地带”策略是美国官方和学界一些人近年来用于抹黑攻击中国南海政策和作为的一个常用术语,他们借此污蔑中国运用有别于传统方式的非军事手段“改变现状”或“制造紧张”。在这套南海叙事语境下,使用“灰色地带”策略的是中国,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的则是美国及其盟友菲律宾。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颠倒黑白。
地缘政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传统上,控制海洋的核心是控制海洋通道和关键节点。各国对海洋通道的利用主要是水面利用,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生物资源和浅海油气资源等领域。如今,人类对海洋通道的利用,已从水面扩展到立体的水体利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逐渐向深海和海底拓展。
6月6日至9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极大主导着欧盟及其成员国本年度的政治日程,是欧洲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随着欧盟机构改革的深入,欧洲议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对欧洲政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欧洲议会大选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受军事冲突和地缘局势紧张加剧影响,2023年全球军费开支激增。2023年全球军费开支总额达到2.4万亿美元,较2022年实际增长6.8%,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同比增幅。然而,地缘政治风险却日益恶化。各国的高额军费投入并没有换来世界和平,全球陷入了一个似乎难以破解的安全困境。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当地时间3月7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递交了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文件。这从法律上意味着瑞典正式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3月11日,北约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了瑞典加入北约仪式。
巴西将以观察员身份加入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初突访阿联酋和沙特,都让“欧佩克+”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更大程度向国际政治领域扩展受到关注。
很多人在争论一件事情: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到底是一个非正义的恐怖主义行为,还是正义的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对这一争论的不同解释,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观点对立与冲突。事实上,这种争论,是混淆了不同概念的层次和范围。
在欧盟执意发起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背景下,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将于12日至14日访华,因此欧洲舆论将博雷利此访的目的设定为要把所谓对华“去风险”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但俄乌冲突未了、巴以冲突再起的现实一定会让这位欧盟外交的掌门人分心,也或许可以帮助欧洲在搞清楚“什么才是真实的最大的风险”后,不再把“去风险”的矛头轻率地指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