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化学”相关记录128条 . 查询时间(5.847 秒)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大连化物所实现三线态光化学过程的量子相干调控(图)
光化学 过程 量子
2025/2/19
2025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光化学与光物理交叉领域中取得进展。该团队直接观测到量子点-有机分子构成的杂化自由基对的量子相干特性,实现了三线态光化学产率的高效磁场相干调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压力调控下Cr3+掺杂双钙钛矿近红外发射的动态发光机制(图)
钙钛矿 近红外发射 光化
2024/11/15
2024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和隋来志副研究员团队揭示了压力可以改变Cr3+掺杂的Cs2AgInCl6双钙钛矿材料的近红外发光特性,并阐明了Cr3+在高压环境下的动态发光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不同来源甲醛对我国关中地区臭氧形成的影响(图)
大气颗粒 光化学反应
2024/9/16
近年来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但近地表臭氧(O3)浓度有升高趋势,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研究表明甲醛(HCHO)对近地表O3形成有重要影响,是评估大气光化学反应过程和自由基的重要因子,探索其时空分布、人为和自然源贡献及光化学反应过程,可更好地理解近地表O3污染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人工光合成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人工光合成 光化学 光催化
2024/9/3

多态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金属酶催化、光化学弛豫、电子转移等过程中的独特化学反应。准确描述多态反应中的态与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对理解阐释相关化学反应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定位极小能量交叉点(minimum energy crossing point,MECP),可以从能量和结构的角度讨论态与态之间的转换过程。相比于难度高、计算代价昂贵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直接优化MECP可以在不损失关键化学信息的前提...

2024年2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实验团队联合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理论团队,在分子光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大连光源发现了二氧化硫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实现氢化锂介导光化学合成氨(图)
氢化锂介导 光化学合成氨
2024/1/26
2024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郭建平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氢化锂(LiH)光致脱氢变色现象与固氮之间的关联,并由此构筑了LiH介导的光催化合成氨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现氢化锂介导光化学合成氨(图)
氢化锂介导 光化学合成
2024/3/1
2024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氢化锂(LiH)光致脱氢变色现象与固氮之间的关联,并由此构筑了LiH介导的光催化合成氨过程。

2023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团队在臭氧 (O 3 )极端污染事件不同垂直高度的臭氧传输特征和来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以《一次臭氧极端污染事件下不同垂直高度传输过程及源归因综合分析—以合肥为例》为题发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内生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是森林生态系中2种最常见的菌根真菌类型植物,但是它们对增温的响应策略尚不清楚。基于鼎湖山站长期垂直移位增温平台,探讨了不同菌根真菌植物功能性状对长期增温的响应规律。

在人为活动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地面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作为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臭氧的排放、传输、化学转化以及去除过程均受到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福建沿海城市群臭氧前体物排放水平较低,但仍存在臭氧污染的风险,探究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机制及贡献对大气环境研究及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星际分子极紫外光化学研究综述文章(图)
星际分子 紫外光化学 动力学
2023/6/9
2023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团队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ke Ashfold教授受邀发表了星际分子极紫外光化学研究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团队近几年基于大连相干光源在星际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的进展,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水塔”,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明显上升,除CO2外,吸光性气溶胶也被认为是造成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吸光性气溶胶包括黑碳(BC)和棕碳(BrC),通过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加速青藏高原积雪融化和冰川退缩,准确定量其辐射效应已成为认识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环节,是国内外气溶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在青藏高原已开展...

深圳先进院等搭建机器人辅助胶体纳米晶数字制造平台(图)
机器人辅助 胶体纳米晶数字 光化学 电化学
2023/8/7
2023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材料所喻学锋、赵海涛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发表题为“A Robotic Platform for Synthesis of Colloidal Nanocrystals”的文章。该工作首次将数据挖掘、数据驱动自动化合成、机器学习、逆向设计集成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胶体纳米晶数字...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蓝相液晶超200°C宽温域激光器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蓝相液晶 宽温域 激光器
20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