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相关记录316255条 . 查询时间(3.515 秒)
中国科学院“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超燃冲压发动机迟滞效应机理研究取得进展(图)
计算系统 机理 模型
2025/1/14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的首选动力,但其中的迟滞效应给发动机的主动控制带来巨大困难。通过数值手段准确复现燃烧迟滞现象并揭示其机理是超声速燃烧研究的挑战性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器数值模拟课题组提出了以动态分区火焰面模型(DZFM)为核心的“六位一体”超声速燃烧模型体系。
财政部出台新规 推动管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财政部 国有资产 中国石油
2025/1/14
为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财政部2024年12月18日对外发布通知,明确全面强化制度执行,提出了落实资产管理职责、夯实基础管理工作、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推动资产盘活利用、用好一体化系统等举措。
人类早期原肠运动决定了细胞如何精确地迁移、定位和分化,形成正常的多胚层结构及器官系统,因此研究人类早期原肠运动的分子规律,对于理解胚胎发育的基本机制至关重要。原肠运动的分子机制涉及细胞间信号传递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个体发育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深入探讨这些分子规律,能够揭示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畸形的根源,提升我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理解。人类原肠胚形成始于胚胎第14-15天(Carnegi...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文霞等-AAS| 2024:暴雨洪涝席卷全球的一年(图)
张文霞 气候 观测
2025/1/13
继2023年,2024年再次成为了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2024年初非洲南部和中美洲的持续干旱到年末西班牙的灾难性暴雨和北美东海岸接连发生的致命飓风Helene和Milton,这一年又见证了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纪录(图1)。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昌马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研究获新进展(图)
分析 水资源 生态系统
2025/1/1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主要来源于上游山区,出山径流维系着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洲生态系统安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植被/冰川/积雪/冻土变化)导致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发生了显著改变(冰雪融水/径流/蒸散发变化、春汛提前等),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威胁着区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此,研究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出山...
华东油气贵州工区煤层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图)
中国石化 勘探开发 华东油气
2025/1/13
日,华东油气分公司贵州织金地区探井织18井测试日产气超7000立方米,创贵州工区煤层气直井测试产量新高,煤层气勘探取得新进展。
发改委:2024年“两新”工作取得四个明显效果
中国石油 发改委 二氧化碳
2025/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1月8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4年“两新”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效果明显”,即激发消费活力效果明显、拉动投资增长效果明显、促进产业升级效果明显、支撑绿色转型效果明显。
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新规发布
海上风电 中国石化 新规
2025/1/14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对海上风电项目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海审批、生态用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在高性能注入锁定时钟倍频器方面取得进展(图)
电子 高性能 鲁棒
2025/1/14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等应用的发展推动了智算/数据中心交换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迅速增长,对高速有线收发机系统中的时钟倍频器的工作速度、抖动、面积和功耗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环形振荡器的注入锁定时钟倍频器具有低抖动多相时钟产生、紧凑布局、高能效和高鲁棒性等优势,成为有线收发机系统中多相时钟产生的有效解决方案。但注入锁定时钟倍频器面临固有注入相位误差、最优注入脉冲宽度及其随PVT变化的漂移等挑...
中国科学院桃源黑猪肌肉-脂肪组织互作调控脂肪沉积机制研究获进展(图)
组织 沉积 代谢 解析
2025/1/1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在桃源黑猪肌肉-脂肪组织互作调控脂肪沉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日龄中国地方脂肪型桃源黑猪与瘦肉型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代谢差异,解析了肌肉来源的分泌型代谢物介导肌肉-脂肪组织互作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Metabolome and RNA-seq reveal discrepant metabolism and secretory metabo...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在超宽带低噪声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电子 集成电路 智能
2025/1/14
2025年1月13日,微电子所智能感知芯片与系统研发中心乔树山团队在超宽带低噪声单片集成电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微弱信号处理链路对噪声极为敏感,低噪声放大器作为信号链路的关键元器件,决定了微弱信号的检测灵敏度。传统的低噪声芯片受晶体管的增益滚降、噪声和带宽相互制约的影响,导致各类系统的灵敏度和带宽无法满足信号多样性要求。同时,当电路长期工作在低温环境时,放大器的不稳定性加剧,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肠道菌小RNA通过调控唾液酸代谢促进定植的新机制(图)
代谢 免疫 神经
2025/1/14
2025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晁彦杰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An RNase III-processed sRNA coordinates sialic acid metabolism of Salmonella enterica during gut colon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肠道沙门氏菌如何通过非编码小RNA在转录...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可用于癌症驱动基因识别的图机器学习模型(图)
基因 识别 模型
2025/1/14
当前,全球癌症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症驱动基因识别在探讨癌症的发生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为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策略。而现有方法在泛化性和可解释性方面面临挑战。
中国科学院研究原位捕捉真核核糖体动态翻译周期(图)
核糖体 蛋白质 代谢
2025/1/14
核糖体翻译将mRNA中的信息解码并转化为直接执行细胞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构成了新陈代谢的基础,并在维持细胞过程和有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翻译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各种分子的精确协同作用,使得体外纯化的样品单颗粒分析技术难以捕捉到完整的翻译过程。尽管领域内已有较多基于电子断层成像的核糖体结构研究,但由于分辨率不足,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动态多构象特性暂未得到充分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