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70046条 . 查询时间(2.208 秒)
研究团队发现东日本大地震在海底造成巨大断层崖(图)
东日本大地震 海底 断层崖
2024/12/19
近日,日本新潟大学等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报告,他们利用载人潜水器调查了日本海沟,在海底发现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的巨大断层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成功利用10Be示踪中国黄土贾拉米洛极性事件(图)
地球环境 年代学 沉积
2024/12/27
贾拉米洛(Jaramillo)极性亚时作为第四纪4个最重要的地磁极性倒转事件之一,是中更新世地层划分和测年的关键时间标记。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黄土记录的Jaramillo极性亚时存在空间差异,并且与海洋沉积物的位置存在明显“错位”,这势必影响基于地磁极性倒转年代框架的中国黄土年代序列及与全球气候记录的准确对比,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揭示裸子植物核型演化历史和关键模式(图)
植物 演化 历史 基因
2024/12/26
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核型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核型的稳定性对遗传信息的世代传递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核型的变异性对物种形成和多样化也起到重要作用。不同于被子植物多样的核型,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柏类)表现出相当高的核型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一直是未解之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重建了裸子植物核型演...
作为上地幔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单斜辉石可以储存比其他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更多的结构水;而且由于地幔不均一性、交代作用和地壳循环等,透辉石在上地幔局部区域富集。因此,研究水对单斜辉石流变行为的影响对于理解上地幔很多地质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然而,已有的流变学研究多针对壳源的Sleaford Bay次透辉石开展,且含水实验多采用滑石脱水组装在水饱和条件下开展,过剩的颗粒边界水,很可能高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揭示20世纪中期全球鸟类灭绝债务的逆转(图)
环境 人类 风险
2024/12/26
当前人类活动已深刻改造了地球75%-95%的陆地表面,造成大量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的丧失,然而物种灭绝事件却鲜有发生。灭绝债务(即物种应对环境干扰的延迟灭绝现象)是该悖论的一个可能解释。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全球尺度的灭绝债务起始时间知之甚少。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物种灭绝风险的统计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全球8435种陆生鸟类(图1)。研究发现,这些鸟类的现代灭绝风险可追溯到150年前(即近150年内...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基于LiDAR精准揭示暴雨导致的树木破坏与地形关系(图)
地球环境 树木 生态系统
2024/12/27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土高原的暴雨频率和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导致黄土高原沟谷区域出现普遍的“扒皮”式浅层溜滑侵蚀现象,对沟谷林草植被产生了明显的破坏,导致沟谷裸露,水土流失加剧。过去有关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关注台风、火灾的影响,对暴雨引发的树木破坏以及相关的地形变化尚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区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关键带与生态环境安全团队金钊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陆弧深部地幔多样性与俯冲动力学新发现(图)
动力学 元素 岩石
2024/12/2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博士孙李恒、研究员张运迎和研究员孙珍等在陆弧深部地幔多样性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在华南中生代陆弧深部识别出起源于富集软流圈的石榴石辉石岩组分,这对理解陆弧深部地幔多样性与俯冲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双壳类化石证明海水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从西昆仑地区退去(图)
地质 历史 气候
2024/12/24
在地质历史上,古地理演化是影响气候、环境和生物变化的第一位控制因素。海陆格局转换是古地理演化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它可能对大洋和大气环流、河流、区域气候、动植物类型和分布等方面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古高度历史重建中,海陆转换也被用来标记该地区地表隆升的开始:即区域最高海相地层沉积结束时间通常被用来限定该地区地表隆升的起始。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人工林改造已进入考虑动物多样性恢复的新阶段(图)
动物 生态系统 经济
2024/12/25
2024年来,新闻媒体频繁报道野猪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这可能与我国大量种植的人工林有关。即这些人工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使得野猪等动物数量增多。然而,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相对单一,无法支撑更多野生动物,尤其是像野猪、老虎这样的顶级捕食者的生存需求。此外,人工林中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动物种类也不如原始林丰富,这限制了人工林向近自然林的快速演变。
华南植物园揭示矿物添加对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及海水碱度的调控作用(图)
矿物 气体 气候
2024/12/2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酸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探索在沿海地区使用矿物添加作为增强碳汇和提高碱度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然而,大多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碳(CO2)吸收上,而对甲烷(CH4)减排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尽管甲烷是一种更强大的温室效应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约28至36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完成西隆山蕨类植物多样性跨境调查(图)
植物 真菌 生态系统
2024/12/26
横跨中越边境的西隆山为滇南第一峰,越南第二高峰(Phu Si Lung),其位于哀牢山系与越南黄连山系之间,被李仙江及其支流环绕。从海拔约300米的沟谷雨林直至3000余米的山顶竹林和苔藓矮林,西隆山孕育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武素功研究员和云南大学朱维明教授曾在西隆山中国一侧开展过蕨类植物采集工作。2020年出版的《金平分水岭大型真菌、苔藓和蕨类植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超声“指挥官”下的细菌-细胞生物机器人:深层渗透开启药物递送新篇章(图)
超声 细菌 细胞 机器人
2024/12/25
微纳生物机器人具有行为精准可控、功能多样性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是实现精准医疗和复杂生物任务的理想工具。然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其运动和功能成为研究的关键。超声在深层生物组织中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能够实现非侵入式、远程的精确操控,对生物体安全性高。因此,超声驱动在微纳生物机器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揭示无尾两栖动物SPF信息素的进化、功能和调控机制(图)
动物 信息 进化 蛋白
2024/12/26
信息素在不同动物类群和物种之间的化学通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同物种间信息素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凸显了其在繁殖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两栖类中,蛋白类信息素在求偶和繁殖行为中尤为重要,有助于调节潜在配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影响繁殖成功率。其中,蝾螈类诱雌肽前体因子类似物(sodefrin precursor-like factor, SPF)因其普遍存在和重要功能而广受关注。在化学通讯为主的有尾目中,SPF信...
华南植物园揭示大气氮沉降缓解了人为磷输入对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刺激性(图)
大气 森林'土壤'呼吸
2024/12/25
大气氮沉降和人为磷输入同时影响了热带森林的土壤呼吸。然而,大气氮沉降和人为磷输入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影响仍不清楚。为了精确地评估人为养分输入对热带森林碳循环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海岸带生态系统过程与环境健康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热带森林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小良站)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团队于2009年设置了氮添加、磷添加、氮磷添加和对照组4个处理。每个处理均布设了切根...
华南植物园揭示热带海岸带植物适应低磷机制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图)
植物 土壤 反应
2024/12/25
热带海岛和海岸带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但很多区域处于磷限制状态。研究人员一直关注植物如何适应低磷环境,以及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布。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植物可以通过调整叶片中的五种磷组分来适应磷限制。叶片磷组分包括:无机磷(Pi)、低分子量磷酸酯(Ester-P)、RNA 和 DNA 中的核酸磷(Nucleic-P)、磷脂(Lipid-P)和残态磷(Residual-P)。然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