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系统生态学相关记录691条 . 查询时间(2.375 秒)
自然界是一个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其中,跨物种共生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学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存。例如,绿藻与斑点蝾螈之间的互利过程,早期蝾螈胚胎受益于藻类光合产氧,藻类则有效获取胚胎释放的含氮废物。跨物种共生现象为我们提供灵感,探索在不同细胞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以实现新的功能和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结合共生,通过精准控制尺寸和分布,可以塑造出具有复杂功能性的跨物...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分解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全球碳平衡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而对根桩和整个根系的研究仍显薄弱。传统的人工林采伐方式通常会保留根桩在林地上,这些根桩的生物量在整棵树的总生物量中占据重要比例,尤其在温带森林中可达到18%左右。与枯枝落叶相比,根桩和粗根的分解速度较慢,养分释放也更为缓慢。相较于那些迅速分解的有机物质,粗根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养分供应。然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在全球旱区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in Global Dryland Ecosystems”发表在国际重要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
免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用于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提高土壤碳封存。目前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质地良好的肥沃土壤开展的,而在干旱和半干旱沙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免耕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探究。免耕可能通过促进植物碳源输入,调节微生物生理代谢,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促进土壤碳积累。然而由于风沙土漏水漏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质地差等问题,在风沙半干旱区应用免耕提高土壤总碳含量的影响机制还...
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濒危物种的保护已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栖息地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建立适宜性模型评估物种栖息地的空间分布现状,能够有效评估自然保护区现有保护成效并识别濒危物种潜在的保护空缺。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马麝是该区域特有的濒危物种,因受到栖息地破碎和非法捕猎等的多重威胁,种群数量显著下降,该物种的保护与种群的恢复已刻不容...
大气硫沉降及其导致的土壤酸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土壤酸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并通过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然而人们对土壤酸化如何通过改变草原植物叶和根的功能性状,进而影响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尚缺乏系统研究。
夜光遥感是估算社会经济参数、评估城市发展以及研究光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准确地反映夜间灯光能量强弱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夜光遥感数据为SNPP-VIIRS数据,其空间分辨率为15角秒(赤道处约500m),采用辐亮度(单位:nW/cm2/sr)来描绘夜间灯光辐射能量强弱。辐亮度代表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面辐射源辐射的能量,本质上讲反映的是能量密度在某一...
氮素肥料添加抑制剂可以有效调控氮素释放速率,提高作物产量,显著减少氮素损失,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无论是单个抑制剂或是联合抑制剂的应用,其有效性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静态与动态景观,该景观高度破碎化和异质化,这些多维景观特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主要归因于不同作物用地的时空分布格局。众所周知,由作物种植管理导致的景观格局时空异质性对耕地生产力、粮食安全及其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表象景观格局与粮食生产和气候适应性的关系,忽视了景观格局形成的内部驱动机理及其对耕地产能...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土高原的暴雨频率和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导致黄土高原沟谷区域出现普遍的“扒皮”式浅层溜滑侵蚀现象,对沟谷林草植被产生了明显的破坏,导致沟谷裸露,水土流失加剧。过去有关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关注台风、火灾的影响,对暴雨引发的树木破坏以及相关的地形变化尚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区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关键带与生态环境安全团队金钊研究...
2024年来,新闻媒体频繁报道野猪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这可能与我国大量种植的人工林有关。即这些人工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使得野猪等动物数量增多。然而,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相对单一,无法支撑更多野生动物,尤其是像野猪、老虎这样的顶级捕食者的生存需求。此外,人工林中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动物种类也不如原始林丰富,这限制了人工林向近自然林的快速演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工农业活动的频繁进行,陆源排放导致过去数十年间海洋中营养盐负荷显著增加,进而引发了河口及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大量生长,破坏了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之一,浮游植物生物量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逐渐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焦点。2024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康欣奕助理研究员所在团队基于耦合的...
森林空间结构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优化调控森林空间结构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技术为森林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驱动森林精准经营和智能决策发展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祝贵兵课题组以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硝酸盐为起点,突破中性条件下固液界面亲和力弱的瓶颈,开发了可持续的环境硝酸盐选择性还原为铵技术,实现了水稻增产、化肥减量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减缓的三重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直接投稿的方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NAS》(2023, 120, e2209979120;2024, 121, e2408187121)上。
秸秆的有效管理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以及利用效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壤食物网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小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以及中型土壤动物(螨和线蚓)共同组成,对秸秆分解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秸秆还田方式可以影响秸秆的分解途径以及改变土壤食物网各个营养级的结构组成。然而,针对土壤食物网内多个营养类群的网络互作关系及其对于秸秆分解的协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