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计算机工程 >>> 计算机元器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计算机元器件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4.383 秒)
大脑神经网络具有复杂的语义记忆和动态连接性,可将不断变化的输入与其庞大记忆中的经验联系起来,高效执行复杂多变的任务。目前,人工智能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大多是静态的,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在传统数字计算系统中产生大量能耗和时间开销,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024年7月3日日,国际权威的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榜《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Version 64)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钙钛矿电池性能世界纪录,认证稳态效率性能达26.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张强教授等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DIQRNG)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
2023年11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上海交通大学郁昱、清华大学马雄峰、南方科技大学范靖云等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相关成果于11月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
2023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质子位移损伤模拟试验装置(PREF)出束调试成功,首次实现了质子储存、加速、慢引出到实验终端。该装置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台可以在10~60MeV范围连续精确提供宽注量率范围高品质单能质子束的装置,在累积辐射效应、质子单粒子效应评估、以及质子能谱仪标定方面有极好应用前景。
微纳加工是纳米研究的两大基础之一,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然而,随着各种新型器件和结构的出现,常规的微纳加工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刺激了人们探索更高性价比、更强加工能力的非常规加工方法。国家纳米中心刘前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新概念激光直写设备,开发出了多种非常规加工方法(MT Nano, 2021,16,100142,Nano Lett., 2020, 20, 4916;Nature Commun.,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腔光力系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教授研究组通过光辐射压力实现两光学模式和两机械模式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实现了任意两模式间全光控的非互易频率转换。该研究成果于2023年1月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s Review Letters》。
基于电子自旋的磁随机存储器具有非易失性、超长耐久度、超快读写速度和超低功耗等优点,被视为是未来实现新型存储和计算的潜在技术之一。目前,磁随机存储器的构筑主要依赖于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磁隧穿结单元。器件磁状态的写入依赖于自旋转移转矩或者外加磁场辅助的自旋轨道转矩,而器件磁状态的读取则需要利用隧穿磁电阻效应。这种不对称的读写方式以及外加磁场的辅助极大地限制了器件的功耗降低、级联与小型化。构筑新型的自旋电子...
2022年6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盛志高研究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成功研发了一种主动智能化的太赫兹电光调制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上。虽然太赫兹技术具有优越的波谱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工程应用还严重受制于太赫兹材料与太赫兹元器件的开发。其中,围绕智能化场景应用,采用外场对太赫兹波进行主动、智能化的控...
受制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下“存储墙”问题,芯片的算力难以进一步提升,限制了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内计算是非冯诺依曼架构下提高芯片算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铁电晶体管(Fe-FET)的存算融合电路由于具有低功耗、高CMOS兼容性以及无损读出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一种存内计算的技术方向。现已报道的Fe-FET存算电路多为单模机制。实现逻辑门电路往往需要多器件集成,或外围电路辅助...
近日,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揭晓,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元器件管理系统获评“2020年度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荣誉称号。在承担型号任务的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资产条件处和文献信息部从2018年起,持续开展元器件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和研发工作,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系统于2019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对空间中心承担型号任务所使用的元器件、部组件、原材料...
“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面向芯片自主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芯片的基础问题为核心,旨在发展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和计算架构,突破芯片算力瓶颈,促进我国芯片研究水平的提升,支撑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2012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课题组和西班牙 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的F. J. Garcia-Vidal课题组合作的关于柔性可共形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PN...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会同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计算所牵头、微电子所和自动化所共同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项目验收,并建议进一步加大龙芯系列芯片的应用推广力度。验收专家组认为计算所“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项目基于0.18um工艺研制完成了32位的龙芯1号和64位龙芯2号通用CPU...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