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存储与记录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存储与记录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2.415 秒)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薛加民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团队合作,揭示了新型滑移铁电与传统铁电的不同性质,展示了它在多值存储方面的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年9月2日凌晨,超强台风“苏拉”在珠海登陆,广州能源所投放于珠海东澳岛海洋牧场的漂浮式波浪能原位供电观测浮标“观海一号”,全程录得超强台风“苏拉”过境期间相关数据和实海况视频,完整记录了超强台风在途经该区域的生成、发展和消退过程,获得了宝贵的实况数据和视频资料,并为南方+视频直播节目《直击超强台风“苏拉”》提供实海况视频。“观海一号”位于“苏拉”超强台风路径珠海的中心,在超强台风途经珠海海...
2023年4月7日上午,应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张诚教授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光电学院林枭教授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进行交流访问,并在220期光电信息大讲堂进行了主题为“全息存储技术及偏光全息应用”的报告。此次在光电信息大楼C115会议室举办的报告受到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2022年4月6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前往科技创新基地、服务平台、研发机构等,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努力把科技创新...
科技日报记者2022年4月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审稿人称赞:“该成果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半导体学报》每年开展“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评选活动,旨在遴选我国在半导体基础研究领域的年度标志性成果,获得了全国半导体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2021年,第二届“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评选活动共有46项优秀研究成果获得候选推荐资格。2022年1月,由77位半导体领域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严格评审,选出10项优秀成果,荣膺2021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经过评选委员会评审,华...
2022年1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团队的“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1年10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张静宇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进展“Anisotropic nanostructure generated by a spatial-temporal manipulated picosecond pulse for multidimensional optical data stor...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联谊会《后会有期》系列讲座第六期于2021年5月28日下午15点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联谊会理事会成员高秀娟博士主持。主讲人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启明教授,主讲题目是“纳米光子存储技术研究--构筑新科学技术与实际应用的桥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近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审稿人认为,“该成果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当前,光纤网络遍布全球,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对光的捕获及存储,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光场。光速高达30万公里每秒,降低光速乃至让光停留下来,是国际学...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联谊会《后会有期》系列讲座第四期于2021年3月29日上午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联谊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张猛博士主持。主讲人是来自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陈杰智教授,陈教授讲授的题目是“ 关于芯片——浅谈高校研究与企业研究的异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因此产生的信息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信息的种类也变得纷繁多杂,并且信息存储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当前的半导体存储技术越来越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需求。而生命科学与半导体技术的融合,给信息存储带来了新思路,各种基于生物介质的存储技术应运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储技术、寡肽存储技术等。上海微系统所陶虎课题组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学奥斯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课题组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关课题组首次实现了基于蚕丝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这种存储技术以生物兼容性良好、易于掺杂功能化、降解速率可控的天然蚕丝蛋白作为信息存储介质,近场红外纳米光刻技术作为数字信息写入方式。到目前为止,团队已用这种技术实现了图像和音频文件准确记录、存储和“阅读”的原理验证。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员团队实现激光程控形状记忆光子晶体的无墨彩写与复印:利用激光即可在光子晶体智能材料上实现无墨彩色直写和复印功能,有望拓展光子晶体在信息存储等领域应用,相关研究结果以"Inkless Multi-color writing and copying of laser-programmable photonic crystals"为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透明胶带的激光诱导荧光漂白实现超大容量光存储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12日在线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