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生态与水环境”相关记录280条 . 查询时间(0.984 秒)

滦河上游流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过去几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使源流区地下水位下降、径流减少且水质恶化。但滦河上游处于季节性冻融区,冻融作用对流域内河水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时空变化和转化过程影响显著,厘清冻融过程对水与物质运移的影响规律,对于区域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闵雷雷研究组和沈彦俊研究组在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转换对深层包气带水氮运移的影响方面取得进展(图)
闵雷雷 沈彦俊 农业 土地 水环境
2025/4/20
华北平原是全球典型的高强度农业种植区,受经济效益驱动和对蔬菜需求量的增加,在近几十年该区域大量的小麦玉米农田(粮田)转化为水肥投入更高的菜地。农业区过量施用氮肥和高强度灌溉导致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风险增加,位于根系层以下的深层包气带是控制水分和氮素从地表进入含水层的关键场所。揭示华北平原粮田转菜地对深层包气带水氮运移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支撑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太阳能驱动高盐废水净化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太阳能 离子 水环境
2025/3/4
高盐废水处理是水污染净化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高盐废水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或其他盐离子,不仅增加了水处理的复杂性,还可能对处理设施造成腐蚀或结垢等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如反渗透技术,虽然能有效去除盐分,但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膜污染、能耗高和废水回收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材料或技术来提升高盐废水处理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新元古代早期海洋浅水环境发育最小含氧带(图)
古代 水环境 发育
2025/3/7
拉伸纪(距今10亿-7.2亿年)是早期真核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究这一时期的古环境,特别是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对于我们理解早期真核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EcoImprove: 污水处理厂排放新污染物的水生态效应(图)
污染 水生态 遗传
2025/2/27
曲久辉院士团队微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组2025年1月17日在Mol. Syst. Biol.发表了关于污水厂排放的磺胺类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毒性兴奋效应进化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浓度磺胺类抗生素能导致微生物核心代谢基因的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突变,使得微生物的代谢策略发生转变,从而增加微生物耐药性(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心博士研究生林慧)。这项研究是EcoImprove项目的收官之作。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入侵水华蓝藻(拉氏尖头藻)全球扩散与分布方面取得进展(图)
城市环境 水生态 群落
2025/1/16
有“水体癌症”之称的蓝藻水华是富营养湖库常见的生态灾害,严重威胁水生态健康和供水安全。全球变暖背景下,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中营养湖库中,拉氏尖头藻(Raphidiopsis raciborskii)经常形成蓝藻水华(Jin et al., 2023. Water Research, 245: 120639)。拉氏尖头藻可分为无毒和产毒株系;其中,产拟柱胞藻毒素的藻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拉氏...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开展水环境水生态与水污染管控讲座(图)
水环境 水生态 水污染管控
2025/3/7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黄河泥沙对生源要素循环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循环 水环境 水生态
2024/12/22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安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生源要素循环与渤海海域生态健康密切相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水环境长时序时空变化遥感制图:回顾、挑战及未来方向(图)
水环境 遥感 监测
2024/12/24
2024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玉超研究员课题组在读博士生来莱在环境学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Long-term spatiotemporal mapping in lacustrine environment by remote sensing:Review with case study,challenges,and future direction...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铜绿微囊藻越冬后复苏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过程 水生态系统 污染
2024/11/29
蓝藻水华能带来环境污染、水质安全、景观破坏等多方面问题,是威胁淡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性水生态环境问题。蓝藻对低温和黑暗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冬季下沉至沉积物中休眠,并在温暖季节随着气温升高而迅速繁殖,因此蓝藻水华通常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然而,目前关于蓝藻在冬季休眠后随环境温度上升的动态复苏过程、藻毒素生成与释放特征,以及生物信号调控机制等科学问题的认识仍显不足,限制了季节性蓝藻控...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太空密闭水生生态系统的新突破:支持斑马鱼空间培养43天(图)
水生 生态系统 空间
2024/11/24
根据上周发表在世界顶级综合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的一篇论文,中国空间站取得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即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密闭水生生态系统(CAES)完成了斑马鱼从生长发育到繁殖的长期培养实验,创造了水生生态系统空间运行43天的新纪录,打破了德国科学家在封闭水生生态系统(CEBAS)中剑尾鱼的生存记录(16天),标志着中国空间生态系统技术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