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科学基础学科 >>> 家畜生物化学 家畜生理学 家畜遗传学 家畜生态学 家畜微生物学 兽医学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兽医科学基础学科相关记录257条 . 查询时间(4.245 秒)
2022年9月26日,动物医学院干细胞与动物疾病团队等成功破译维持干细胞“多能性”的核心,鉴定出三个在胎盘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超级增强子(SE-SOX2、SE-PIM1、SE-FGFR1)。相关成果《胎盘动物超级增强子维持干细胞多能性》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
2022年9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简称“宠物团队”)在宿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抵抗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puminants virus, PPRV)复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先,该团队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aprine endometrial epit...
2022年8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杨利国教授团队的周扬副教授与美国农业部George E. Liu团队合作在Genome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Assembly of a pangenome for global cattle reveals missing sequences and novel structural variation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
2022年8月3日,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著名期刊The ISME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朱伟云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mino acid utilization allows intestinal dominance of Lactobacillus amylovorus。该成果揭示了氨基酸利用是介导猪小肠微生物嗜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山羊多羔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解析山羊多羔性状分子机制及颗粒细胞增殖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s)》上。
2022年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小型猪为模型,揭示了肠道黏膜相关菌群在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协会(ASM)旗下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微生物学谱(Microbiology Spectrum)》(IF=9.043)上。
2022年7月6-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团队/云南省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徐丽君博士一行到云南省会泽县开展优质燕麦新品种高产增效技术模式联合攻关。与云南省农科院国家大豆体系试验站站长赵银月及其团队、当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会泽县优质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同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会泽县饲草产业、大豆产业、肉牛产业开展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粮油草轮作模式...
2022年7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系统地分析了蛋鸡肠道微生物及其定植的演替特征,并阐述了蛋鸡肠道微生物调控鸡蛋品质和安全的作用,为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营养调控手段改善鸡蛋品质提供了新思路。该综述文章发表在《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
2022年6月29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中国农垦高寒生态牧场通用要求 奶牛》(T/SFLA 008-2022)在京正式发布,并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2年6月24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组织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申请的“上海市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进行了现场评审。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副处长李建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沈晓晖、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刘惠莉参加评审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用于快捷、准确测定奶牛血清中钙离子(Ca2+)浓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为奶牛亚临床低血钙症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器(Biosensors)》。
2022年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保护创新团队解析了胡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的中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现了其中的优势及保守的菌群,为研究胡蜂肠道菌群与生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PLOS BIOLOGY》期刊发表题为“Optineurin promotes myogenesis during muscle regeneration in mice by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GSK3β”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史晓晨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永亮副教授与吴江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日,动物科技学院昝林森教授团队和姜雨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秦岭羚牛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从头组装和注释工作,揭示了秦岭羚牛的分类学地位及其遗传多样性在“秦岭四宝”中最低的特点。该研究成果以“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for Takin (Budorcas taxicolo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Taxonomic Status ...
2022年4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农业动物领域首次发现宿主基因组中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并系统阐明了其作用机理。这对于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出发培育节粮型和快长型生猪新品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