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相关记录418条 . 查询时间(1.797 秒)
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它被认为是亚洲最严重的偷猎和贩运的哺乳动物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上,该物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据估计在过去三代人的时间里,该物种的数量下降了80%以上。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穿山甲的保护,2020年6月我国将所有穿山甲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并于2020年7月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基于此本团队以《Last chance to pre...
2020年9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团队参与研究的《combined prote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kin appendages and immunity in pangolin》一文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
2020年5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团队参与研究的《Are pangolins the intermediate host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一文在《PLOS Pathogens 》上发表。在这项研究中,通过组装并分析了在3只患病马来穿山甲中鉴定的冠状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发现这种穿山甲冠状病毒(pangolin-C...
鳞片是研究穿山甲( Manis spp. ) 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类、个体鉴定的重要材料,鳞片的形态在穿山甲身体上具有渐变性,只有同部位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开展相关工作需要首先确定鳞片所处的身体部位,为此建立了马来穿山甲( M. javanica) 和中华穿山甲(M. pentadactyla) 全身鳞片(头部除外) 的编码系统,并对其鳞片位置及数量进行比较分析。该编码系统对穿山甲颈部、躯干、四肢、尾...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由于其数量在中国急剧下降,已被禁止进行国际贸易。由于不同的亚种之间形态特征不明显,很难区分,从而使其在法律实施中容易陷入执法困境。为了澄清这种混乱,了解中华穿山甲与其他物种之间的遗传和进化关系,我们测定并注释了中华穿山甲的整个mtDNA基因组。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573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次于蒙古国,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蒙古野驴种群,其中80%以上的个体栖息于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然而,2022年来卡山保护区经历了矿业开发、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干扰,可能导致蒙古野驴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因此,明晰人类活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蒙古野驴生境及其连通性,对科学有效地制定蒙古野驴种群保...
亚洲象,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一直是保护管理工作者和研究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2021年云南大象的北上南归之旅,更让这些憨态可掬的亚洲象们广泛进入大众视野,一度成为热榜霸主,甚至掀起“萌象狂潮”。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给C919项目特别是取证试飞工作以诚挚关心和鼎力支持,在C919飞机的鸟撞后鸟体分析工作中,认真负责且无偿地帮助我们完成了相关鸟体分析工作,给出了合理建议和结论。”
记者日前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自海南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海南长臂猿已连续3年实现数量增长。目前这一全球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恢复至5群36只,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三江源拥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多类型生态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野生动物是三江源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经济功能协同提升的重要指标,对维持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青藏高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和“中华水塔”,也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受关注的热点地区,更是体验和领略高原物种独特魅力,展示自然之美的天然实验室。生态主题摄影作品不仅能够展现大自然赏心悦目、极具震撼力的奇特景致,而且能够用细节描写人与自然或和谐或冲突的复杂关系。野生动物通过镜头出现在公众...
遇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鸟,它还不会飞,看起来很可怜,我该怎么救助它?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是保护生物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类活动强烈影响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和种群密度,改变了它们的群落结构和行为模式,导致其生境退化与丧失,致使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迅速衰减,走向灭绝。人类扰动对野生动物行为具有强烈的重塑作用,可以改变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因此,明晰野生动物如何通过行为调节适应外界环境的扰动,对揭示濒危物种受胁机制,制定科学有效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近日,崇义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过程中,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金斑喙凤蝶,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保护区该蝴蝶的第一笔记录。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已成为当代物种消亡的主要推手。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指标识别保护优先区,将有限的保护资源投入到值得保护的区域,以实现保护效益的最大化是阻止生物多样丧失的有效途径。当前大多数关于生物多样性格局和保护优先区识别的研究都只关注总的物种丰富度一项指标。然而,不同生态类群多样性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梯度下,对人类活动敏感的受胁物种可能减少,而适应能力较强的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