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昆虫学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0.578 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学科团组来自尼日尼亚的博士研究生Olusanya Abiodun Olatunji在博士生导师潘开文的指导下,研究了磷添加、水分亏缺、种植固氮树种桤木、非固氮树种巨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相关化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磷添加与水分亏缺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线虫群落无显著影响,但在适宜水分处理下,磷添加对种植固氮树种的土壤线虫总密度显著降低(p<0.05)...
由王凤龙、周义和、任广伟主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董大志和全国30多家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参加编写的专著《中国烟草昆虫图鉴》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中国烟草害虫68种,天敌昆虫33种,并明确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相关科研成果为烟草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所介绍的害虫防治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供广大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植物保护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
Yoonseong Park博士,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昆虫系获得硕士学位,亚利桑那大学图森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又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完成其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现在为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昆虫系教授,其实验室主要致力于节肢动物神经肽信号传递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7月27日-8月9日,Yoonseong Park 教授应昆虫分子生态创新研究团队的邀请莅临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
2018年6月24日至2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将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国际蚯蚓大会(1st International Earthworm Congress)在上海举行,我校资环学院退休教授孙振钧当选筹备委员会主席。本次大会主题为“蚯蚓与人类”,由第11届国际蚯蚓生态研讨会(11th Internatioanl Symposium on Earthworm Ecology)、第8届国际寡毛纲...
褐飞虱分布于广大亚洲稻区,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相关数据显示,其为亚洲头号水稻害虫。近日,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首次完整揭示了褐飞虱表皮蛋白质组及功能,并发现了32种对褐飞虱胚胎、若虫及成虫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表皮蛋白,为以此为靶标的绿色新型农药设计提供了科学基础。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为直接投稿发表,文章...
近期,我校植保学院昆虫学系刘星月教授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美国堪萨斯大学Michael S. Engel教授合作组成的研究团队,从一亿年前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类奇特的昆虫幼虫拟态苔藓植物。该结果是首次在化石昆虫中发现拟态苔藓的行为,为重建远古昆虫和植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新证据。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出版集团《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稻飞虱是我国和世界水稻生产中的头号害虫。我国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达4亿亩次,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从稻种资源中发掘抗飞虱基因,培育抗飞虱水稻品种并在生产中应用,可以少用或不用农药,是防治稻飞虱这一重大农业害虫的最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首选措施。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光存课题组最近在水稻抗褐飞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研究从水稻农家品种中鉴定和定位了抗稻飞虱基因Bph6,并应用图位...
我校植保院程遐年教授被中国昆虫学会授予第二届“中国昆虫学会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为中国昆虫学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程遐年教授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自1960年8月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昆虫学和害虫预测预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5年开始立题研究我国褐飞虱的远距离迁飞规律和预测预报,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以及部、省等有关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解析了中国本土保护蜂种—中华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揭示了中华蜜蜂的抗螨机制。中华蜜蜂主要分布在亚洲,是目前我国饲养最多,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两个蜂种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与西方蜜蜂相比,中华蜜蜂工蜂更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环境的抗逆能力更强,在低温下仍然可以外出采集,可以有效的抵抗西方蜜蜂的主要寄生害虫-蜂螨的危害。其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
2018年1月25日至27日,应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邀请,我国台湾中兴大学齐心教授做客舜耕论坛,并做了题为“昆虫生命表、捕食效率及其计算机模拟的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学术报告。科研处张正处长出席并致欢迎辞。报告会由植保所所长朱立贵主持,来自植保所、水稻所、蔬菜所、棉花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等单位的5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秆野螟属(Ostrinia)近缘种种群遗传方面取得研究进展,不仅首次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之间杂交个体,而且阐明了这两种秆野螟属近缘种的基因渗透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与生态学、群体遗传学领域期刊《分子生态(Molecular Ecology)》上。
2017年12月7-10日,应农学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胜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李胜博士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百人计划、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从事昆虫科学研究20余年,在昆虫发育遗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Cell Research等重要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为保证“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顺利开展,促进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各攻关点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项目执行整体水平。2017年9月14—15日,“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首席专家植保所所长张鸿研究员、科管科杨晓蓉科长和李洪浩助理研究员等一行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承担的攻关点进行检查指导。
近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织,由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为组长、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杨普云研究员、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唐远驹研究员、部分承担国家局“三病三虫”项目等国内知名专家为成员,组建成13人专家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遵义市局(公司)主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发掘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进行田间鉴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