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相关记录382条 . 查询时间(2.078 秒)
2023年10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清华大学教授、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 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华带队到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座谈,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以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重庆市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雨水水化学是示踪人为输入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关键途径之一。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特殊的地形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大气污染。近些年来,西安市实行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在此情况下,雨水化学特征如何、有何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是什么尚不清楚。为此,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的肖军研究员通过西安市2018-2019年雨水的离子和氢氧同位素(δ18O、δD)分析,揭示了其水化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抚顺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水库上游区域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抚顺大伙房水库上游“南杂木至北三家”一线工矿企业周边影响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保护“南杂木至北三家”一线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及下游大伙房水库水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项目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克服疫情、交通、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顺利地完成了1000多个点位,2400余份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空气污染的形成一般是人为排放、不利天气过程以及外源贡献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不仅受控于本地排放,还受到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影响。以往关于污染物的区域输送研究多关注我国华北以及京津冀的污染物区域输送贡献。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存在明显的臭氧(O3)污染问题,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东南沿海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贡献却还未有定量。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冬季。研究表明,水汽是雾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气溶胶吸湿增长不仅可以降低大气能见度,还可以通过液相以及非均相反应促进二次气溶胶生成。观测以及模式的研究都发现伴随雾霾的发生,相对湿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雾霾发生时常常伴随湿润的空气,亦或是湿润的空气促进了雾霾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深入分析雾霾期间水汽的来源,伴随着人为排放的...
污染源清单是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最重要的输入数据之一,是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关键因子。传统自下而上源清单由于需要收集的信息量大、制作成本高,难以快速更新,往往需要1年以上才能更新一次,其不确定性在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快速变化情形下会显著增大,对空气质量预报也引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和蒸腾效率影响陆-气之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从而进一步影响局地温度。该效应在不同的纬度、季节、海拔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表现不同。因此,植树造林的局地温度效应高度依赖于气候背景。除了上述影响气候背景的因素外,气溶胶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减少气溶胶污染是否会改变植树造林的局地温度效应尚不清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30602、42005096、42105023、42175136)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郭维栋、葛骏团队与黄昕团队在植树造林-气溶胶减污的协同气候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减少气溶胶污染可以增强植树造林局地降温效应(Local surface cooling from afforestation amplified by lower aeros...
2023年来臭氧(O3)污染日益严重,尽管北京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但由于气象和前体物对O3的非线性影响,不同区域的O3演变趋势对排放变化的响应非常复杂。目前缺乏基于长期数据,从不同的监测指标对北京不同区域O3演变、生成机制及控制成效的全面评估;此外,O3污染事件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亦缺乏长期全面的研究。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碳气溶胶的重要贡献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条件而影响区域环境变化。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于冰雪表面会加速其融化,并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因此,探究该区域生物质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时空变化、传输等因素,对评估其区域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8月1日至4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湖南省娄底市、益阳市、岳阳市调研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在长沙市会见湖南省省长毛伟明。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参加调研。生态环境部机关有关司局、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相关调研。湖南省政府有关副秘书长,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娄底市、益阳市、岳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相关调研。
2023年7月19日,环境学院张立秋教授团队刘永泽教授等人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IF=11.4)发表了题为“Importance of Chain Length in Propagation Reaction on ŸOH Formation During Ozonation of Wastewater Efflu...
2023年7月14日上午,应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张志讲座教授诚到访,并在学院215报告厅就区域大气空气质量相关内容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胡芸教授主持,吸引了140余名师生到场,共同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2023年7月16日,张东教授团队与墨尔本大学Mark Elgar教授团队合作以“Short-term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severely compromises insect antennal olfactory perception”为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发现了较低浓度颗粒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昆虫的多种重...
环境学院教授张盼月课题组完成的“外源生物强化修复与低剂量过硫酸盐氧化去除碱性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比较:效果及对生态健康的影响”论文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一区Top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影响因子:6.4)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卓越,北京林业大学为文章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