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核能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能相关记录111条 . 查询时间(1.609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基于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与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展了高能中子辐射损伤效应实验,研究发现了高能中子对线虫的超敏感性剂量范围,相关结果发表在医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上。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在“十二五”期间承担了中科院核能先导专项任务,并对高性能碳化硅先驱体材料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制备前期聚碳硅烷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常规合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液态副产物。近日,在绿色制造和低成本化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团队对上述液态副产物开展再利用的研究。在该研究中,实验室科研人员对液态副产物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为重均分子量在200~800之间、...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筹)的研究人员利用二维纳米材料c平面高导电的特性,设计制备了具有c平面取向相互垂直的MXene/Graphite异质结构特征的纳米吸波材料。通过以鳞片石墨(Graphite)为模版,利用低温熔盐合成技术,首先合成出Graphite/TiC/Ti3AlC2(G/TiC/Ti3AlC2)复合结构;随后对Ti3AlC2中的Al元素进行选择性刻蚀...
日前,中国核学会标准发布会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举办,4项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材料试验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牵头编制。据悉,在本次发布会上,核学会亮相的标准分为4类共9项。其中,试验方法类标准中首批发布共4项:《核电厂金属材料高温高压水中划伤再钝化试验方法》(T/CNS 3-2018)、《核电厂金属材料高温高压水腐蚀疲劳试验方法》(T...
近日,核安全所•FDS凤麟核能团队完成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2万余小时高温时效研究,验证了其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中的长时高温服役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上。作为聚变堆能量转换部件,包层会持续受到堆芯的高热载荷冲击。结构材料长时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会影响其服役安全性。为满足中国IT...
核能的发展与安全性提升,离不开新型核材料的出现以及对于传统核材料的改进。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人们对反应堆包壳材料提出了事故容错性的迫切需求,即在核安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包壳材料能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进而为后续的救助与修复工作争取时间。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筹)科研人员应邀在材料领域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上发表观点评述,分...
2017年11月29日,苏州大学王殳凹教授应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邀请来等离子体所进行学术交流。当日在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主任陈长伦主持下,王殳凹作了题为“核能放射性污染防治基础研究”的报告。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首台发电机2017年11月6日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通过了“型式试验”,全部指标达到和优于设计要求,标志着我国“华龙一号”首台发电机自主研制成功。
2017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在合肥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铅基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集成验证装置CLEAR-S(又称“铅基工程实验反应堆”)、大型铅铋实验回路KYLIN-II进行了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这两台装置达到了任务设计指标,部分关键指标更优。
近日,加拿大核学会(Canadian Nuclear Society,CNS)公布了2017年学会会士(CNS Fellow)名单,西安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沈炜由于长期以来对核工业的突出贡献入选。沈炜教授,1993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核能工程博士学位,是核反应堆物理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曾任加拿大AECL公司、CANDU Energy公司反应堆物理首席专家,2013年进入加拿大核安全管...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曹军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洪杰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ames Hanse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ichard Lest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Per Peterson等学者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共同探讨了当前世界面临的气候变暖、能源短缺及中国面临的大气污染等问题,探讨核能这种低碳能源对解决这些挑战所能作出贡献的可能性,希望经过中美两国各方面...
2016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与美国能源部核能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CAS-DOE NEST MOU)执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美国能源部核能助理部长John Kotek率代表团参会,中外与会代表共计37人。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先导专项的科技目标是研发钍基熔盐堆(四代堆),实现我国丰富的钍资源高效利用与核能综合利用。液态燃料熔盐堆适合钍铀循环,固态燃料熔盐堆则适合核能制氢、节能减排等核能综合利用。固态堆是以熔盐堆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其他先进堆型的成熟技术,可以在15-20年内实现应用,液态堆研发时间约为30年左右;两种堆型的关键材料与设备、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基本相同,获得液态堆技术必先掌...
2016年4月6日至9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张志俭率领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院师生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简称“核工展”)暨第二十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简称“PBNC大会”)。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近日在铅冷快堆冷却剂技术上取得突破,建成国内首座纯铅冷却剂实验回路。冷却剂技术是铅冷快堆的核心技术,该回路的建成对加快铅冷快堆工程化具有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先进核能领域的竞争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