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相关记录168条 . 查询时间(2.854 秒)
近日,材料学院张存生教授在传统板料成形极限理论预测模型(M-K模型)中,首次综合考虑法向应力与摩擦应力影响,显著提高了成形极限的预测精度。相关研究成果“The integration of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and friction stress in the M-K mode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ed...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在线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周克清副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In situ fabrication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based nanohybrids for reducing fire hazards of epoxy”。该文第一作者...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团队在石墨烯及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制备、物性与应用基础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居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十多年间,他们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方法,1) 制备出了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及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如:外延石墨烯 [Chin. Phys. 16, 3151 (2007), Adv. Mater. 2...
2018年11月22日,《Nature》杂志刊发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峰教授研究团队和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Richard H. Friend教授研究团队合作论文“高效双线态自由基发光二极管”(Efficient radical-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doublet emissio...
2018年11月16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晓安教授科研团队在无墨喷水打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创新成果再次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张晓安科研团队受生命体系的启发,巧妙地将单一水致变色染料体系扩展为由酸致变色染料和显色剂构筑的双分子水协同变色体系,遇水前染料和显影剂不发生显色,遇水后显影剂与染料发生作用而显示颜色(图1a)。通过选用...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王兵和副教授赵爱迪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徐勇、教授段文晖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合作,成功制备出具有纯平蜂窝结构的单层锡烯,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证实了其存在拓扑能带反转及拓扑边界态。相关研究成果11月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从增加水面溢油粘度这一策略出发,研发出麦麸基凝油材料。该材料能有效地将水面浮油吸引、凝聚并与之形成固体状聚集体,凝油聚集体可通过金属网将其与水分开,从而实现快速油水分离过程(如图)。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对材料的凝油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聚集诱导凝胶化(Aggregation-Induced Gelation, AIG)...
钢铁合金是海洋工程重大装备的关键支撑与结构材料,但在海洋复杂环境下,其运动部件面临严峻的磨损与腐蚀挑战。常规的有机防护涂料难以满足动态载荷的部件强韧抗磨蚀需求,采用物理气相沉积表面强化涂层材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先进碳基薄膜技术团队,聚焦具有优异力学、低摩擦润滑、良好化学惰性的非晶碳基涂层材料体系,在金属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磊课题组和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研究组合作,发现增加结构梯度可实现梯度纳米孪晶结构材料强度——加工硬化的协同提高,甚至可超过梯度微观结构中最强的部分。梯度纳米孪晶强化的概念结合了多尺度结构梯度,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极限,并为发展新一代高强度/延性金属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11月2日在线发表于《科学》。卢磊和高华健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利用直流电解沉积技术,通过调节电解液...
近日,我校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多孔材料课题组通过模仿北极熊毛发的膜孔结构,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煅烧工艺,获得了新型二氧化硅纳米管气凝胶(Silica Nanotube Aerogel,SNTA)材料。该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远红外阻隔能力,可提供理想的温室效应;其力学性能优良,甚至可被加工成壁厚只有500微米的套筒。更为有趣的是,其纤细的纳米管状结构增强了瑞利散射,使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的透...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杜学敏团队成功设计出形状记忆微阵列,并探索了该微阵列结构在液滴浸润特性调控与微结构可控复制方面的应用。该项研究成果以Tunable shape memory polymer mold for multiple microarray replications(《形状记忆高分子模板用于多种微结构可控复制》)为题发表在《材料化学A》(Journal of Mat...
在低维关联体系中,晶格、电荷、自旋和轨道自由度的耦合可以产生丰富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现象,包括电荷/轨道序、高温超导、庞磁电阻等。近年来,借助超快脉冲激光,诱发超导瞬态和量子隐含态(Quantum hidden state)的研究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热力学相图中,这种量子隐含态是不存在的,在一些非平衡条件下可以诱导产生。在电荷密度波(CDW)体系1T-TaS2中,Stojchev...
应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周又和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方岱宁教授于7月26日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就他研究小组开展的从3D到4D增材制造的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会。学术报告会在祁连堂327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周又和教授主持。方岱宁院士结合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要的增材制造领域,详细介绍了该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3D打印...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研究员李越课题组在可控制备多孔金-银-铂(AuAgPt)合金纳米材料及其甲醇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J. Mater. Chem. A, DOI: 10.1039/c8ta04087g )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